第2部分(第1/4 页)
且桓鲇�4组船队组成的庞大舰队。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初,舰队开始出发。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夏天和秋天,最后幸存的船只也回到了中国。关于途中船队到了哪儿,没有详细的记载,但地图表示了他们不仅到了好望角,而且还穿过大西洋,到达我在匹兹加诺所绘的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的地图中看到的群岛,他们随后继续在南极洲和北极、北美洲和南美洲探险,还通过太平洋到达澳大利亚。他们解决了计算经纬度的难题,并以同样的精确度绘制地图和绘制星图都很准确。
我出生后的头5年,由一位中国保姆带大,我为我们的分离而伤心的那些日子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在过去的一些年中,我多次来到中国,但是尽管我对那个伟大的国家很有兴趣,我对它的历史的了解绝对不多。在我沿着这些中国人的发现之旅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足迹前进之前,我首先不得不致力于学习我不熟悉的中国中世纪历史。这个过程也是一次发现之旅,我猜想,我和许多西方人一样,对那些不同寻常的人们一无所知。我学得越多,我就越为惊叹那些古代的、充满知识的、使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发展的文明的辉煌。在那个时代,他们的科学和技术以及对于周围世界的知识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以至于要到300年、400年后,有些方面甚至要到500年后,欧洲人的知识才能赶上中世纪的中国人。
学习了一些有关中国这一伟大文明的知识之后,我花了几年时间,沿着中国探险船队的航线在世界上旅行。在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中做研究,寻访古代的纪念碑、城堡、宫殿和中世纪晚期的主要海港,探查充满岩石的海岬、珊瑚礁、荒凉的海滩和偏僻的海岛。所到之处,我都发现越来越多的支持我论点的证据。这转而说明一小部分有帮助的汉文文献和航海指南在大规模的毁坏时幸免于难。还保留着几份第一手的报告,其中有两位是中国历史学家,还有一位是欧洲商人,此外是在中国人的激励下最先从事探险的欧洲人,他们发现了他们的先辈留下的蛛丝马迹与遗留的文物。
同样还有大量的实物方面的证据,包括中国瓷器、丝绸、贡品、纺织品、石雕—中国船长留下的用于纪念他们成就的纪念碑,以及非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海滩上的中国帆船遗骸和来自遥远的起源地、而当欧洲人来到时已是茁壮成长的植物群、动物群。我发现的一切都证实了引起我想象的那些地图的准确性。那些地图包含的重要信息总在那里,大家都看得见,但却从许多杰出的中国历史学家的眼前溜掉。不是因为他们缺乏作为历史学家的勤奋,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关于天文导航术和世界海洋的知识。要说我能发现从他们眼前溜走的信息,那只是缘于我懂得如何解读那些揭示了公元1421~1423年间强大的中国舰队的航行路线以及范围的地图和海图罢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皇帝的伟大计划(1)
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中国的航海探险在他的统治期间蓬勃发展。
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公元1421年 2月2日),中国睥睨万邦。在这一年的农历新年之日,来自亚洲、阿拉伯、非洲和印度洋各地的国王和使臣们聚集于宏伟的北京城向明成祖朱棣即天子宣誓效忠。一支靠指针标明航向而航海的巨型舰队,带着这些统治者和其使臣们来向皇帝进贡,并且让他们目睹了雄伟神奇的都城—紫禁城的落成典礼。至少有28个国家的首领在场,但不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拜占庭皇帝、威尼斯总督以及英王、法王、西班牙王和葡萄牙王。他们没有被邀请是因为这些国家落后,且缺乏贸易的货物或任何有价值的科学知识以供交流而被排在中国皇帝优先考虑的范围之外。
朱棣的父亲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卑微,是中国某个最贫穷地区雇工的儿子,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即朱棣出生前的第八个年头,黄河流域大水泛滥,淹没了大量农田,冲走了村庄并且随之留下了饥荒与瘟疫。全国还挣扎在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中。自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伟大的忽必烈汗—最伟大的军事强人成吉思汗的孙子—征服南宋起,中国便处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但是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由于蒙古统治者的劫掠,导致了饥饿和疾病下瘟疫的流行,人民都沦为赤贫,于是广州附近珠江三角洲的农民进行了起义①。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并且很快出人头地,成为了领袖,为了他的事业朱元璋重整了士兵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