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为已经走出了乏味难行的蜀道,不想从驿站驿站向前,四周的山还是没有尽头。
驿站西北的一个小山谷,据说在古代有一条便道,可以通往陇南,再由陇南直接走入河西走廊,或者向南进入康巴藏地。在古代这儿曾是商侣仕子们在乏味难行的蜀道上的一个大的歇脚点,也是一个中等的商品集散地。
十多年前的春天,邱笑苍看到驿站四周星星点点的桃花,就曾固执地认为当年崔护人面桃花的艳遇就发生在驿站这个地方。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李适南狩(其实是被朱泚叛军赶出长安,向陕南四川逃命,但皇帝老儿好面子,离开京城,就叫巡狩),曾在驿站驻跸,见驿站四周仙器雾缭绕,宛若仙境一般,加之当地老百姓给皇帝老儿供奉的饭菜可口,在逃难路上首次吃饱肚子的唐德宗一高兴,就给驿站题名仙源,神仙住的地方,呵。唐宋以来这儿一直叫仙源驿站。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仙源这一名号被当成了县名,而驿站就没有了名字,只能被干巴巴地叫作驿站了。
来到镇上,邱笑苍见以前的青石板街道和两边的土木结构的房子都差不多拆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砖结构的楼房。原有的街道本来就很窄,这些新修的楼房又都不愿向后退让,使街道几乎挤成了一线天。
在参差不齐的楼房之间,零星散落着些土木危房,使街道看起来更加显得腐朽苍老。邱笑苍记得十多年前临街都是那种木质的门面房,再加上那些被踩得光滑的青石板街道,让整个窄而悠长的小镇显出一种历史厚重感的古香古韵。
现在的街道,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老百姓新修房子,都是按以前祖传的那点宅基地修建的,各家的宅基地的大小,形态各异,再加上修房时的经济情况不一样,修出来的房子也就凌乱不堪。一些因为形态的原因,新房子没有占完全部的祖传宅基,又怕自家的领地被别人占领蚕食,主人们要么把折掉的房子留上一段残垣断壁,要么就是用各式各样的篱笆圈起来,或者在小小的空间修上临时的猪圈鸡笼狗窝。
邱笑苍真有点后悔来这里,驿站在他心中的那些厚重的历史感已经被眼下的景象破坏得一点不留。
山区小镇的集巿不是天天都有,两天或三天一次。驿站是农历“逢双”,就是农历双日子的时候才有集巿。邱笑苍不记得农历,但街上冷冷清清的,显然今天不“逢场”,没有集巿,街面上满是老百姓修过房子后没有清理的建筑垃圾,街道上稀疏行走的都是弓背而行的老人,间或有一两个吖吖学语的孩子。
他们要去的地方是驿站中学,柳芸在中学门口开了个小买部。学生们正在上课,走进商店,见柳芸正坐在柜台后边发呆。
她的样子没太大的变化,应该已经三十六七了吧,但看起来还是二十七八的样子,皮肤糙了点,还是原来那么白晰。身材比起十多年前显得胖了一些,更有一种成熟的风韵。只是面容显得有些痴呆,眼神空洞无神。经过这么多的变故,邱笑苍并不觉得奇怪。
两人进门后,柳芸抬头看了他们一眼,没有说话,表情也没变动。
见柳芸并没有答理他们,李驷不得不开口打着招呼:“柳芸,不认识老同事了吗?我是李驷,这是小邱子,丘八,还记得吗?我们是专程来看望你的。”
“你们不是来看我的,是为章尚文的死来的。我早就估摸着你们会来的。”不想柳芸竟然有先知先觉,连他们来的目的都猜到了。只是柳芸说话的时候,面部的所有肌肉神经象全部麻痹一样,从她呆板的脸上看不出一点表情来。
柳芸领两人进到小卖部的后间,并神神叨叨的关上了商店的门。招呼两人坐在低矮的小方凳上,忙活着给两人倒水。
邱笑苍和李驷边问着柳芸的近况,说起她男人的失踪,两人跟着叹息一会。再说起孩子的事情,又关切地问最近孩子有没有消息,小孩当时是怎么走丢的。
其实所有情况李驷已经详细地讲给邱笑苍了,但他们不能就这么干坐着,只能问问情况,让柳芸将孩子和男人失踪的情况再讲一次。
柳芸的男人是三年前出门打工,然后就没有任何消息了。她对男人的失踪好象已经习惯了。但只要一提起孩子,两人对面的柳芸就变成了现代版的祥林嫂,总是一次次地重复着说,都怪孩子放学的时候,她没有去接孩子,见别家的孩子都回来了,还以为女儿在外边野去了,如果自己去学校门口按女儿放学,也不会把孩子弄丢的。
在光线昏暗的商店里间屋子,面对一个现代版祥林嫂的絮叨,邱笑苍有一种坐如针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