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追寻“日本八路”松井实的故乡(1)
作为在日华人媒体,《关西华文时报》编辑部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委托,希望能够为一名埋葬在中国的“日本八路”寻找他亲人的消息。
根据中国方面提供的资料,这名“日本八路”名叫松井实,死于1948年10月解放郑州之战,当时是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的一名医生。根据他在九纵政治部的老战友段绪德等人的回忆,松井实好像是在太行山抗战中俘虏的日本士兵,经过教育后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了反战同盟,成为“日本八路”。在中原野战军九纵有一个由五名日本人组成的医护小组,松井就在那里工作。
除了松井当时的年龄在20-30岁之间,中国话比较流利,为人斯文,老家是京都以外,几乎没有别的线索。
松井实的墓在郑州市烈士陵园,他的墓碑上方,刻有一颗代表解放军军人的五角星,这代表着他在死亡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一名为军国主义效力的战俘,是中国方面对他的一种承认和原谅。
今年是郑州战役结束六十周年,中国方面希望能够在这个纪念性的时间,为长眠在这里的这名“日本八路”,找到他故乡的消息,让他的亲人能够因此了解他最后的情况。
因为这个原因,中国方面找到了《关西华文时报》。尽管以目前所知的线索进行寻找比较困难,但编辑部依然郑重接受了这项委托。
对于寻找松井实先生的亲属这件事,最为有价值的线索大约就是他的故乡为京都。作为查找的开端,我们通过电话联系了京都市政府的有关部门,试图查证京都是否有过名叫松井实的日军官兵在中国战场失踪。然而,得到的消息有些令人沮丧——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曾经进行过一次户籍处理,将战争期间失踪的人员,统统作为“死亡”处理。这给寻找当时失踪人员的户籍带来极大的不便。因为这意味着当地已经没有失踪人员的档案,如果需要查找,必须将所有死亡人员与失踪人员进行甄别。京都方面的工作人员希望我们提供更多的线索,特别是松井实的出生年月日,如果有这一条线索,他们的工作将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结果。
《关西华文时报》一方面争取与国内有关部门联系,希望他们提供更多关于松井实的线索,另一方面,也没有放弃努力。
记者在神户认识一位对日本战败时期情况比较了解的斋藤先生。斋藤先生对能够参加查找松井实亲属这件事感到很是重视。他立即与记者一起前往寻找一些他所知道的京都籍中国归国者,斋藤先生认为他们可能会对当时留在中国的京都籍日本人有所了解。
在斋藤先生的帮助下,《关西华文时报》的记者找到了多名京都籍日本归国者或归国者二代,不幸的是没有人对于松井实这个名字有所印象。斋藤先生表示他会继续帮助寻找,并随时将所得线索与我交换。
记者同日走访了位于柴岛的大阪中国归国者协会,这个协会的工作人员战后曾对中国归国者的返日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并发表过多篇关于中日战争问题的研究论文。
通过与该处工作人员的电话联络,我们的寻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按照大阪中国归国者协会掌握的材料,松井实属于在太行山作战被俘日军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因为当时京都籍日军官兵大体隶属于两个师团,既甲种第十六师团和治安第六十二师团。这两个师团都曾经在华北和太行山区打过仗。
根据松井的年龄判断,他更可能属于第六十二师团。这是因为,第十六师团在华北作战的时间只有1937年的下半年,由于华东方面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大本营11月将其调往南京战线。由于日军中军医都是军官编制,松井实应该是军官而不是士兵。按照当时十六师团军官的年龄推算,到1948年大多应该超过了30岁。而第六十二师团成立于1943年,其六十四旅团是京都师管区的预备役官兵组成的守备兵团,专门用于在山西东部和八路军等抗日武装作战,一直持续到1944年3月。由于当时日军在整个战场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它在太行山区作战的时间长,损失大。松井可能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被俘的。如果能找到这段时间六十二师团损失情况,可能会有所帮助。
追寻“日本八路”松井实的故乡(2)
根据他们提供的材料,第六十二师团医院院长名叫熊城宽,军衔少佐。不过六十二师团最后在冲绳全军覆没,要寻找它的残余人员提供线索是很困难的。
不过该协会也提出一条可能的查找路径——据他们所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