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他所有的人物全可爱。仿佛有意其实无意,他要读者抛下各自的烦恼,走进他理想的世界,一个肝胆相见的真情实意的世界。人世坏吗?不!还有未被近代文明沾染了的,看,这角落不就是!——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生息在田野晨阳的空气。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他们是壮实的,冲动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挣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老船夫为他的孙女,大佬为他的兄弟,然后倒过来看,孙女为她的祖父,兄弟为他的哥哥,无不先有人而后——无己。这些人都有一颗伟大的心。父亲听见儿子死了,居然定下心,捺住自己的痛苦,体贴到别人的不安:“船总顺顺像知道他的心中不安处,说,’伯伯,一切是天,算了吧。我这里有大兴场送来的好烧酒,你拿一点喝去吧。、一个伙记用竹筒斟上一筒酒,用新桐木叶蒙着筒口,交给了老船夫。”是的,这些人都认命,安于命。翠翠还痴心等着二老回来要她哪,可怜的好孩子!
人性是善的,美的。在小说《边城》叙事中,故事人物即使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也不愿改变其善良的本性,在他们身上呈现出了人性在光辉。老船夫摆了一辈子渡船,心甘情愿为过往行人服务,边城人“凡事求个心安理得”,他们看到老船夫辛辛苦苦摆渡却不收钱,心里过意不去,“还是有人把钱的”,老船夫也“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午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老船夫忠于职守,把一份平凡的职业经营了一生,他虽不明白“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但依然“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船总虽然富裕,但他是个“大方洒脱的人”,“喜欢交结朋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他是个为富以仁的典型,他“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故凡因船只失事破了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文墨士,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一面从水上赚来钱,一面就这样洒脱散去。这人虽然脚上有点小毛病,还能泅水;走路难得其平,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所以船总成了当地德高望重的中心人物。翠翠清纯善良,虽然皮肤黑黑的,但“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成了中国传统女性温柔善良的代表,也是叙述者对女性人格的理想模型;天保与傩送从小艰苦训练,“学贸易,学应酬,学习到一个新地方去生活,且学习用刀保护身体同名誉”,他们学会了“做人的勇气与义气”,二人“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他们二人成了中国青年的理想人格,体现了中国青年的阳刚之美。翠翠的父母为了真爱而自杀;杨马兵为了真情而孤单一生,后来又成了自己心仪的人的女儿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小说《边城》叙事中,几乎每个故事人物都尽善尽美,他们是叙述者的理想人格,即使是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她们虽地位低,但同样是多情多义。总之,从《边城》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善良,人性的美与人情的美。这是贯穿文本始终的。
他们的人性为什么是善的呢?就因为他们的心理与行为符合人道,即仁与义。小说叙事中叙述者讲述到:
(1) 这些诚实的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边城•;二》)
(2) 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边城•;二》)
(3) 教育的目的,似乎在使两个孩子学得做人的勇气与义气。凡事求个心安理得。(《边城•;二》)
(4) 这人虽然脚上有点小毛病,还能泅水;走路难得其平,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边城•;二》)
(5) 尤其是妇人感情真挚,痴到无可形容,男子过了约定时间不回来,做梦时,就总常常梦船拢了岸,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边城•;二》)
(6) 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边城•;二》)
(7) 祖父一到河街上,且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