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是更怕了。他现在更加后悔挑头毁了人家的祖坟家庙,可是现在后悔有用吗,只有把都城守住他才能安全!
长安城内的驻军本来就不多,现在又都惊慌失措的,虽然站在墙头上像兵,可是握着武器的手在发抖,更像是感冒发烧了。他们的脸上已经写满了失败,心里装满了逃跑、保命、投降类的概念,他们能不失败吗?当李渊的部队开始攻城的时候,卫文升举着剑喊,杀啊,杀啊,有赏啊,提拔啊,说了很多鼓励话,可大家的战斗力就是提不上去,有人还想逃,卫文升拔剑照着逃的人就刺!
从战争开始以来,老卫没杀半个敌人,反倒杀了几个自己人。
当老卫听说李家军已经进城了,他手里举着的剑当啷掉在脚下,脖子突然伸了伸,一口血喷出来,人晃了几下栽到城下,嗵地砸在地上,死得很难看!所以说呢挖人祖坟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好,哪怕是里面有很值钱的东西!
这时候,隋政府的官员们都挤在代王杨侑的东宫里,他们都像怕冷似的哆嗦着,听到远处传来的战鼓声、厮杀声,声声惊心!当他们听说李渊打进京城了,先是呆愣了一会儿,随后就像大石头落在鸟群里那样呼隆散了。宽阔的东宫显得更加宽阔,只有侍读姚思廉立在杨侑身旁,守着吓得脸色苍白的孩子!这个可怜的孩子只有14岁,在我们现在也就刚上初中,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脆弱的。他结巴着问,怎、怎么办?
姚思廉拔出剑来说,为臣只要还剩一口气,也不让贼人为难于你。
杨侑哭道,要不咱们赶紧找地方躲躲吧?
姚思廉摇头说,没地方躲!
杨侑瞪大眼睛问,他、他们不会杀了我吧?
姚思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现在李渊就像疯狗似的,他咬不咬谁没人知道,能知道的是疯狗谁都敢咬!不过姚思廉想好了,如果想杀代王,那就得把剑从他的胸口里拔出来再去杀,否则,绝对不可以!
杨侑问,我、我喊他表老爷行不行?
姚思廉喝道,你是君他是臣,你就喊他李渊看他怎的!
他说完这句话深深地叹了口气,目光顺着窗子望出去,看到院里还有几顶官帽几只官鞋扔在地上。这时候他终于明白什么叫跑掉了鞋跑掉了帽子了。当李渊的将士们吵嚷着闯进东宫大殿时,姚思廉厉声喝道,唐王起义是为了扶助王室,你们休得无礼!
什么叫作正气逼人,姚思廉现在就是。那些将士们还真被他给唬住了,都退到院里站着队等头儿前来定夺!他们在那里叽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
那么姚思廉到底是谁,为什么这么胆大?
据新《唐书》记载,姚思廉是陈代吏部尚书姚察之子。到了陈灭亡后,姚察从吴兴迁到京兆成为万年人。姚思廉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汉书》。他没有别的爱好,就知道下狠地学习,家里的油罐子倒了都不会扶,书上落个苍蝇都读半天。
他曾担任过会稽王的会计,到了隋朝,他当过汉王府的参谋,父亲去世后,他以服孝为由请了长假。等把身上的孝服脱去,被派到河间任郡司法文书的助理。当初他父亲姚察曾修梁、陈两代的史记,没有完成就死了,临死前嘱咐思廉说:“孩子,一定要帮我完成这两部史书!”思廉声泪俱下地向文帝表述父亲的遗言,文帝任命他继续修书。后来隋炀帝上台,又命他与崔祖浚修《区宇图志》……
第九章 隋都沦陷(4)
当李渊来到东宫后,将士们马上向他汇报了大殿里的情况,李渊点点头,走进大殿,发现大殿里只有姚思廉守着代王杨侑,便有些感动。在这种时候姚思廉还能坚守岗位,这充分说明这人有多么忠义。
姚思廉手握着剑柄厉声道,唐公,见到代王还不参拜!
杨侑结巴说,平、平、平身!
姚思廉喝道,你李家世代忠臣,难道唐公想在祖宗脸上抹灰吗?
李渊看到杨侑吓得小脸儿没人样儿,再看看姚思廉那宁死不屈的样子,咂咂嘴说,我说老姚啊,你不要太激动了,你太激动了我就激动,我一激动可能就会做出傻事来!只要你们冷静下来,我就能够保住你们的人身安全!
姚思廉就不吱声了,因为他最怕李渊不冷静。
李渊想了想,还是给杨侑磕了几个头,流着泪去了(史书说的)。至于他为什么流泪我们不知道,是高兴的泪水,还是看着杨侑这孩子可怜?我感到这眼泪的成分挺复杂的,可能又高兴,又激动,又伤感,还有感慨什么的。不管怎么样,这泪水跟白开水差不多,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