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第3/4 页)
氏昨与京师惠昌银号密谈终rì,本报多方打探得知,二者yù共立盟誓、互认银票。如若功成,京师扬州两地之间可持票通兑现银!又闻,某户部高官在座与谈。
此诚前所未有之事也,亦可为天下人不得不关注之大事。从今往后,或许天南地北,一纸银票风行四方,所到处即兑即换,不胜便利哉!”
看完之后,高大员外目瞪口呆,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对于明理报的发行范围,他也是有耳闻的,据说京师凡有识字人的地方就有明理报,明理报上的消息是真正能做到一夜之间满城皆知。
之前他还觉得金百万太低调,浪费进京的机会,原来高调在这上面了!这不声不响出的风头,可比他大得多了,这野心也更比他大得多了。自己昨夜还好心劝他活动积极点,真是无地自容。
高长江能维持住偌大的家业,自然不是蠢笨之辈。当即就想到,万事都是创业艰难,异地汇兑这样有突破xìng的事情,金百万如果没有强力撑腰,怎么敢有这个举动?
所以金百万背后必定有高人,地位很高的人!可是只听说过金百万和他那女婿打交道,此外没有别人。至此高长江不由得想起了邓侍郎那句话:“李大人就是特殊的一个。”
高员外转身就朝租住的院内走去,在门外就高声叫道:“金兄瞒得小弟好苦!求引荐!”
不只是高长江,扬州大豪商金百万与惠昌银号谋划异地汇兑之事经过明理报强力鼓吹,又加上事情本身引人注目,好似一石激起千层浪,登时在京城官员、客商以及银铺行当里引起了极大震动。
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
其实金百万与惠昌银号谋划异地汇兑这件事情,对于活动范围不超过二十里的普通小民而言,没什么太大感触,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异想天开的谈资。真正受到震动并有切身感受的,主要是官员、客商、其他银铺东家三种人。
对于官员而言,首先九成九都是外地人,致仕后都要落叶归根的,京城不过是寓居之所,同时又是银钱往来比较多的群体,所以对异地汇兑有切身需求。其次,异地汇兑背后含有一些若有若无的政治**,不由得官员不关注,别忘了朝廷与各地官府之间银两往来同样数额巨大。
对到京城经商的客商而言,如果能实现与自己家乡之间的异地汇兑,那当然是天大的好事情,绝对要热烈受欢迎的。
对于其他银铺东家,这种震动不是出于自己的需求,而是作为同业者感受到强大竞争压力的震动。
银铺、钱铺、帐局、银庄等虽然名号不同但都是吃银钱存贷这碗饭的,在京城大约有数十家,多为西商所有。经营方向虽小有区别,但都是本地化的。
如果有一家能脱颖而出,成功实现异地经营,那必然要成为行业魁首并发展壮大,那别家就等于被挤压了。这行业里某家一旦有良机,发展就会像滚雪球一般的迅速,所以其他同业者只要有点远见的,不能不震动。
其实银铺、钱铺、钱庄、帐局这类生意,早就在国朝出现了,银票这个物事。也早就在京城使用起来了。但每一家铺子的银票大体上也就只限于在京城及周边使用,到了外地还得靠白花花的现银说话,没人使用和相信京城银铺的银票。
不过在从业者的脑海中,异地兑支、银票通用概念不是没有出现过。这里面的好处大家也明白。京城作为天下最大的市场,与外地每年仅仅商业方面的银钱流水就在千万以上,若能实现异地兑支。其中利润的可观程度不言而喻,李佑这个穿越者绝对不是第一位冒出这个念头的人。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实现它却很难,足以让到目前为止所有金融行业经营者望而却步。
首先,需要在开通汇兑的两个地方都具备强大金融实力,说白了就是在两个端点上都要有足够雄厚的资本承担起业务。两个地方缺一不可,否则与原来的经营范围局限于一地的老式钱庄银铺没有区别。
这年头大部分都祖祖辈辈居住一个地方。即使很多商人走南闯北,也很难同时在两个地方扎下根基、形成势力,以至于可以互相兑支的。
其次,要有足够的信用,信用是根基。这个信用。一是指的开展异地兑支的两个地方银铺之间互相信任,二是指的客户对这许诺异地兑支的银铺也抱有信任,少一个就办不下去。
后一种信用还是好办,但要做到前一种两地之间互相相信则是很难。互相了解才有信任,不了解就没有信任,以这时代的通信条件,在远隔千里的距离之间,很难做到互相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