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坦,汉文教习陈宝琛、梁鼎芬、朱益藩、郑孝胥,还有个英文教习庄士
敦,每天分上下午轮流授课,同时伴读者有溥仪胞弟溥杰、毓伦的长子
毓四。凡是溥仪书背不出,字写不好,犯了过错,老师们对于溥仪不便
直接斥责,毓四浑穆敦实,十之八九是他代人受过,大家都叫他“受气
包”。日久天长,他实在忍受不了,说什么也不肯入官伴读,幸亏过了
不久,溥仪大婚,不必天天上课,毓四伴读工作自然取消。后来成立伪
满,溥仪在宫内府派了毓四一个肥缺,据说就是稍偿他伴读时挨骂受
气的代价呢!
谈到书童,真是上智下愚,有三六九等之分。当年给梅兰芳管事
的姚玉芙,原来名叫二顺,是北洋某位总长家的书童,因为名公巨卿揖
让进退,看得多了,所以后来给兰芳管事干练敏实,不知替兰芳化解了
多少尴尬局面。
藏园老人傅增湘,他有一位庶出幼弟增滢,颖隽辉映,使酒好剑,
就是不爱读书,虽由老人亲自给弱弟督课,可是又未便苛责。他的书
童陆九渊可例了霉啦,天天挨骂;他虽然出身寒素,但是温良笃实,几
年之间,居然把版本之学,研究得非常精湛。藏园先生故后,他回到南
京,跟人醵资在夫子庙前开了一家旧书店代卖文玩字画,他对古籍的
审定,得自藏园薪传。抗战期间,南京物资极度缺乏,有些旧家存有古
籍字画,只好拿出来换些柴米度日。伪官陈群是有搜购善本书籍癖好
的,知道谁家有珍本秘籍,总要千方百计弄到手而后已,不过他自己对
版本的研究并不高深,经人介绍,知道陆九渊出自傅沅叔门下,对于善
本古籍的鉴定,自然精心汲古,抉隐阐微。陈群在做伪官阶段,确实庋
藏不少孤本古籍。伪组织倒台,经陆九渊的检举,大约有四分之三的
宋元明版本的书籍,都被政府没收,由南京图书馆整理后提供众览,并
由陆九渊主持其事。
舍亲李木公是桐城马其昶先生高弟,文章是学叩力伟,谨严宏肆,
又写得一手好苏字,他的书童刘焕踢主要工作是给他誊录文稿,整天
耳濡目染,所写苏字几可乱真。木公有烟霞癖,每晚焕赐在烟榻前打
烟,等到烟瘾过足,探赜索隐,日积月累,焕赐当然获益不少。后来焕
踢随财税专家唐滋轩人川,胜利归来,俨然简任大员,因为他读书较
多,对于主人旧识,执礼甚恭,这是我所见一位最有才识的书童。
先师阎荫桐夫子隶籍山西祁县,同文馆卒业后,虽外放海参崴总
领事,因体弱多病,不耐边塞苦寒,经范冰澄丈介绍来舍课读,乃子乃
女亦来附读。阎师虽非茹素,但不进肉食,先祖慈告诫庖人,对于老师
三餐,每日需请老师点菜。阎师口味极为特别,每锓甜咸并进,同时不
禁诲鲜。干贝、淡菜、海参一类海味,庖人刘厨治馔不合口味,时遭斥
责。书童苏福本来是给我们研墨洗笔,伺候茶水的小厮,因为他细心
乖巧,人又聪明,对于老师的口味,他摸得一清二楚,任何菜由他在小
火上一回勺,添盐加醋,总能让老师吃得适口充肠,后来索性另设小炉
灶,老师的三餐就由苏福打点了。北伐前新疆督军杨增新电约先师出
任新疆迪化道,先师深虑饮食无人招呼,想带苏福去又未便启齿,我窥
知老师意旨后,立刻给苏福准备行装川资,让他跟随老师长行,让他日
后也好找个较好出路。他在迪化两年,又随老师去了塔城,因为邮政
时有阻隔,彼此断了消息。
民国二十二年,我奉派到新疆考察税政,在省府招待所附近一家
饭馆便饭,案头坐着一位衣履素雅、发已皤然的老者,彼此愣在那里,
侔色揣声,才认出他是苏福,万里他乡遇旧知,那份儿喜悦就不言可知
了。他在迪化成家立业,俨然小康之家。临别之时,他送了我一部杨
鼎帅手著《周易补释》,是他一笔不苟用正楷录好的。最可贵的是其中
有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