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1/4 页)
长安的天冒出两个太阳,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不迎他进城,于情于理,很不妥当。因为刘彻死前,可是替刘据平过反的。
那现在怎么办?
老实说,霍光也不知道怎么办。不过,霍光马上将长安城内,所有部长级以上的高官都召来。召来干嘛?霍光告诉他们,大家先来验货,然后再做决定。
我认为,验货是假,如果没有猜错,他是另有谋算。
在我看来,天下的政治高手,跟天下的炼剑高手或者炼丹高手,都是一回事。那就是,丹剑炼好,总要找人试剑。剑拿来砍人,看利不利;丹刚生吞,看是否有效。当年,秦朝高手赵高,练得一手葵花宝典政治神功。于是当着秦二世赢胡亥的面,整出一个指鹿为马的事。
结果是,秦朝上下,多数顺着赵高的说去,搞得赢胡亥自己都糊涂了。牛逼的赵高,以史无所有的政治实验证明了,只要你力量足够强大,你是完全可以使所有人,都能在大白天睁眼说糊话的。而那些不说糊话的,只有一个下场,提前到阎罗王那报到。
所以,霍光叫汉朝高官,集中跑到城外验货。目的只有一个,货品是真是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们嘴里说出了什么。
此时,未央宫北门,已经是汪洋一片人海。聚集在未央宫北门的,是长安市民。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发挥中国人爱凑热闹的优良传统,跑来凑一份热闹的。
要知道,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更没有网络。所谓太子刘据,长安市民几人识得?既然不识得,跑来这么多人,当然就是来凑热闹的。当然,这个热闹,当然不是热着闹的。霍光命令军队全幅武装,在宫外戒备,以防不测。
市民认不得刘据,部长先生们应该还是可以的。然而没想到的是,这帮人在城上溜了一圈,没人一个人敢发表意见。我认为,他们不敢哼声,并非真的不认出真的刘据。而是他们摸不清霍光的底,更不知道下一步霍光要玩弄什么。既然如此,当然没人想当什么冤大头。
最好的表态是,闭嘴不说。不说,等于什么错都没有。无错,用官场生存哲学来说,那叫明哲保身。通俗一点地说,那叫阿弥陀佛,谢天谢地。
众卿不说,霍光也不说,大家都在干耗着。霍光的心里,突然冒出了一股不祥的空气。然而,让霍光庆幸的是,这股不祥之气,马上就被一阵旋转风刮走了。
刮走霍光心头阴气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躲过刘泽一刀的隽不疑。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今河北沧县东)。如果你眼睛没花,那么你应该看出,似乎有人跟隽不疑同名不同姓。那个人,就是老好人直不疑。
想当年,老好人直不疑,凭借极佳人品,经历文景之治,从郎官一直混到御史大夫。然而,刘彻一上台,一扫西汉向来安静守柔之风,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双双拉下马。
如果你眼睛足够好,你还应该看出,隽不疑应该和另外一个人同字。那个人,当然是东方朔。东方朔,字曼倩,人又称东方曼倩。因为其本人会玩脑袋急转弯,被民间越传越神,于是乎最后又捞了一个美名——智圣。
以上两人,尽管隽不疑他们名字有些牵扯,但没有沾他们半点光。让他沾光的,是一个曾经很牛的人。那个人,就叫暴胜之。
武帝末年,汉朝经济不景气,一夜之间,全国冒出不少打家劫舍为业的土匪。于是乎,武帝刘彻将整治地方治安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暴胜之。暴胜之工作一点都不含糊,一到地方,亲自坐阵指挥。
他留给地方最闪亮,最深刻的一幕,却是穿着华丽服装,手握利斧,像狼逐兔般地赶盗贼。于是一时间,暴胜力威名远播,劫匪每听说暴胜之来了,两脚总是要抽筋。彼情彼景,决不亚于当年鬼子进村。
和暴胜之一样,隽不疑也是一个穿着极其讲究排场的人。头顶冠,腰佩剑,吊佩环,华衣博带。人只要在清风中一站,风度翩翩之势,即可随风而起。赶潮流还不是隽不疑的优点,更可怕的是,还相当有才。他长年研究《春秋》,在地方文学圈中,无人不知。此中风流才子,只要往长安大街一摆,恐怕会迷倒一片文学粉丝。
隽不疑在遇见暴胜之之前,他仅仅是个文学青年。所谓,鸟择良木而栖,人攀贤人而居。正当暴胜力扬名州郡时,隽不疑认为,他很有必要见暴胜之一趟。
于是,隽不疑直的去了。他在暴胜之门口递了名片。所谓名片,就是谒。守门人看了他名片,两话不说,就要解下他腰间之剑。不说规矩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