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当道扎营(第1/2 页)
在西陵城下,鲍隆所率领的第三营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数千人马正列阵防守阵型,为后方安营扎寨的部队掩护,谨防城内的江夏军趁机偷袭。
刀盾兵在前,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宽厚的盾牌,神情严肃而坚毅。长枪兵和弓弩手在后严阵以待,虎视眈眈地盯着西陵城方向。
军机营向鲍隆传达了魏延的军令,在西陵城北门外的官道上当道下寨,后方安营扎寨的兵士们干得热火朝天。
第三营的兵马是魏延在零陵消灭张津的时候,为了夺取交州特意成立的,抽调了原先随其南下荆南的荆州老兵为骨干,再将在零陵俘虏的交州兵充实进去,由赵凡和鲍隆统领。
后来又北上围长沙、夺江陵,为魏延入主荆州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兵力扩充到一万人。
经过数月夜以继日地磨合与艰苦卓绝的训练,这支原本实力一般的兵马如凤凰涅盘般浴火重生,他们不仅在战斗技巧上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彼此间配合的默契也变得炉火纯青、无懈可击。
再加上魏延颁布的军功奖励之法,使得这些原本就属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有了奋斗的方向,他们知道只有在战场上立功才能得到物质上的富足,才能拜将封侯、封妻荫子,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
如今的第三营已然脱胎换骨,整体战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犹如一支钢铁雄狮,锐不可当。
此时,作为统领的鲍隆,骑在一匹雄健的战马上,位于整个防御阵型的最前方,面容刚毅,眼中透露出果敢与决心。
鲍隆本是一名猎户,桂阳太守赵范见其勇猛便收到麾下,后得到魏延赏识,作为赵凡的副将协助其掌管一营兵马。
荆州大封的时候,被魏延晋升为校尉,他很满意和知足,军阶不低还担任掌握兵权的实职,他一直渴望在战场上立功以获得更大的晋升,并且报答魏延的知遇之恩。
这一次东征江夏,鲍隆斗志昂扬,到达安陆后,赵凡给了他单独领兵的机会,内心虽然欣喜若狂,但依然战战兢兢、丝毫不敢大意。
收到魏延的军令后,鲍隆将第三营兵士分成两部,一部由他率领列阵防守,另一部在后方当道扎营,五大三粗的他就是这般谨慎小心。
魏延和手下的参军们商议过,此次攻打西陵的兵马有限,无法四面围城,况且对付黄祖也无需四面围困,便将兵力集中于北门外。
西陵城的西面是荆州南郡方向,逃往此处无异于自投罗网;南面直通长江天险,有赵凡率领着人马在此隔断西陵和夏口的联系。
东北面是大别山区,无路可去;东南是江东孙权的势力范围,黄祖是杀害孙坚的元凶,他又岂敢逃奔仇人的地盘。
黄祖最有可能逃离的方向便是西北方向,也就是魏延大军驶来的方向,此处通着曹操的豫州,若让黄祖逃到那里,那便是鱼入大海。
魏延也担心黄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曹操,便令鲍隆率大军堵住西陵北门,并在北去的官道上安营扎寨,这样才能将黄祖彻底堵死。
此时的西陵北门,几名文武立在城楼上。
当中一名文士打扮的便是黄祖,他目光凝视着城外密密麻麻的荆州军队,心中暗自思忖,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迷茫和困惑,仿佛对眼前的局势感到无从下手。
“主公,城外的敌军正在扎营,何不趁其立足未稳之际,率大军杀他个措手不及。”
苏飞略微思索后向黄祖建议道。
“不可,城外的兵马已经列好阵势,就是为了防备我军的偷袭,贸然出击必然伤亡惨重。”
黄祖面部毫无表情,他知道自己的步兵绝不是城外的荆州兵马的对手,这点家底攒下不易,岂能出城白白送死。
苏飞的建议被黄祖否决后也是一脸茫然,眉头紧锁,似乎对接下来该如何应对毫无头绪。他焦虑地搓着手,不时向城外张望,试图寻找一丝线索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将军,西陵城池坚固,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据城坚守,不可轻易出城。”
黄祖接着说道,他老谋深算,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主公所言极是,是在下唐突了。”
苏飞也意识到出城不妥,但是他刚刚投效,不在黄祖面前表现下,又岂能得到黄祖的青睐。
“苏将军也是为江夏的大局计,不必介怀。即日起,诸位将领轮流在城头值守,城外敌军若是攻城,务必将其击退。”
黄祖安抚了下苏飞,然后又向身后的将领们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