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页)
躺在铺了锦褥的大炕上,眯着眼假寐。
看上去她的脸色红扑扑的,有点微醺的样子。看起来是酒喝多了。
李锦玉甄氏和九卿站在地上屏息静气地伺候着。
不一时小丫头又送上来醒酒汤,老夫人睁开眼睛,一边喝汤解酒一边看着地上的九卿直笑。
李锦玉就打趣道,“娘这回可是得了一个万里挑一的好媳妇了——这不有了新人就忘了旧人?您看看您这眼神,溺得跟什么似的,再这样下去,我们可要被醋淹死了。”她说着,冲方仲行的妻子使劲眨了眨眼睛。
甄氏就附和着李锦玉的话尾笑道,“是啊,娘您不能这么偏心,眼里就只看得见这个漂亮的儿媳妇。”
老夫人听着呵呵地笑了起来。
九卿满脸通红的缩了缩肩。这话怎么听怎么让人感觉不舒服。仿佛反讽似的。
喝完汤,老夫人把空碗递向李锦玉,李锦玉招手把远远伺候的小丫头招手叫了过来,着小丫头把残汤剩茶统统端了下去。
一切安排妥当,她就着炕沿坐了下来。又冲着九卿二人努嘴,“你们也坐。”说完对着紧挨炕沿放着的几把交椅向二人示意。
九卿甄氏二人笑着向她致谢。
老夫人就指着她的鼻子笑骂道,“就你会做人,我这刚要张嘴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就被你给抢了先了。”
李锦玉就笑嘻嘻地对付,“我这不是万事都替娘想周全了吗?我提前替您给说出来,还不全是为了您,怕您老人家张嘴说话受累。您不感谢我,反倒来责怪我,这是哪门子的道理?”说的全是一通不着调的歪道理。
老夫人被她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一阵之后,她转头又对九卿二人说道,“你们瞅瞅她,整日地一张贫嘴不着闲,谁也说不短她。我就纳闷了,她一个人怎么就有这么多说不完的古奇话?”
李锦玉又笑嘻嘻地道,“还不都是娘惯的?”
老夫人笑点着她的额头,“我就惯着你了,难道就没惯着她们?”她说着往另外两个儿媳妇的脸上瞟来。
看到九卿时似乎怔了一怔,但很快又用微笑掩饰下去。
大概对新换的这个儿媳妇还有点不适应吧?九卿不无自嘲地想。
同时心里又有点酸涩。这样的状况其实也成了她心里的一根刺——
扎在肉里时时提醒着她此桩婚姻是如何的失败。
……不光他们方家一家,其实她的心里也一样意难平……
“我琢磨着,咱们今年应该开宗祠大祭一番……”老夫人的话把九卿游离的思绪拉了回来,“怎么说,仲威能够醒转也是方家的祖先在天上对咱保佑……”她说着,脸上又露出几分怅然来,“只可惜,仲威不能在家里亲自执爵献礼给祖先侍奉上供……”
她的脸上便由之前的明快笑意袭上一丝愁云。
李锦玉眼珠转了转,急忙打断老夫人的话,“娘想的极是,我看咱今天不如就和大爷商量着把这事定下来……”把话题给转到方仲君的身上去,“要不,我这就去找相公叫他过来……咱们商量商量?”她征询老夫人的意见。
老夫人点了点头,又想起来事似的,对九卿说道,“我倒是疏忽了,你这两日忙得也没好好歇息吧?”她脸上带着歉然,“你这两日什么也不用做,只管在房里好好养足精神,好留着欢欢喜喜地过年……”随后又吩咐甄氏,“一会你大嫂去叫你大哥,你就先把你弟妹送回去,完了再和仲行一起过来,咱们好好商量一下该备什么祭品。”她是怕九卿认不出回挽芳院的道来。
甄氏答应一声,之后又面现犹豫,她看了老夫人一眼欲言又止。老夫人便笑着说道,“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怎么你就永远学不会你大嫂的这样伶牙俐舌?”李锦玉听了在一旁嗤的一声笑了。
“那个……”甄氏看着老夫人,话说的吞吞吐吐的,“儿媳想明日回一趟娘家……”
她小心翼翼观察着老夫人的脸色,见老夫人面容依旧,才轻声解释着原因,“前几天甄府来人给儿媳送信,说……我母亲病了……”说到此把话顿住。
老夫人听了一惊,急忙问,“病得怎么样,严不严重?”她又嗔怪的看着甄氏,“你怎么不早说,这要是耽搁了……可怎么对得起亲家母?”满口都是责怪的语气。
甄氏脸色微红,低下头认了声错,解释道,“儿媳知道您为了三弟的事整日忧心……又哪里敢在您面前提这样的事……何况甄府里的人也说了,母亲只是小恙……”
老夫人便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