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2/4 页)
敖沐阳客气道:“程老哥这是说什么话?其实这事还是靠你自己,是你坚持选择相信我和敖大夫,否则的话敖大夫医术再好也是白搭,正所谓打铁还靠自身硬。”
程德明大笑几声,这次他可算是死里逃生。
他说道:“我肯定选择你们,我不是跟你说过?当年易学大师跟我说过,我六十岁这个坎得靠贵人相助。医院那帮人肯定不是我的贵人,此外愿意来救我的就你和敖大夫两人,我就知道,你们两个是我的贵人!”
敖沐阳陪着笑,这理由真让人无语。
程德明却很是认真:“我是说真的,之所以相信敖大夫,就是因为我相信你们两个是我的贵人,你们肯定能助我过这个坎!”
敖沐阳客气了几句,将话题移开,说等他出海回来,带木门去给他看,看看是不是阴沉木材质。
老爷子很敞亮的来了个大包大揽:“这件事你别管了,你放心的出海,回来后我肯定给你个交代!”
从红洋一路北上,沿着中国海岸线行驶,跨越半个中国后,目的地逐渐接近。
一切顺利,冬季海洋上风浪不断,但是对于大龙头号来说,这样的风浪不可怕,顶多掀的渔船上下颠簸。
几日来没什么事干,敖沐阳要么逗将军、元首和女王这三个小家伙,要么自己去厨房钻研点什么吃的。
海上生活很无聊,船员们没事干则去睡觉,一旦开始进入捕捞冬蟹的区域,那他们就少有睡觉时间了,一天得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
终于,穿过南高丽和东瀛之间的海上关卡,他们进入了东瀛海。
虽然离开了国门,可是这片海域中的中国渔船很多,国家鼓励渔民们出国去和高丽、东瀛等国竞争海洋资源。
再往北走就是海参崴,这曾经是华夏民族在北方的一处不冻港,可惜被老毛子给侵占了,要是还有这座港口在,敖沐阳他们的捕捞冬蟹之旅会简单轻松很多。
进入东瀛海,他们就要准备干活了。
敖大国带人检查蟹笼,这些蟹笼都是大范围使用的定制笼,长度上百米,撒下去后可以占据一大片海底。
笼具为铁骨网笼,整体是圆柱形,直径有60厘米,是一个个笼子链接在一起组成的结果。
每个笼子的两端有两个铁质圆圈,这是由2根直径12毫米的圆钢弯成,焊接后再用直径为8毫米的圆钢切割支撑,外面包围铁丝网,钢筋铁骨。
敖千文提供了一个坐标,如果这个地方能捕捞上来雪蟹,那他将和敖大国这个船长持有一样的分成。
渔船直冲坐标而去,到了相关海域后,敖沐阳放下小船准备去看看情况,如果一切如预料那样,那么他们就可以直接开工了。
第301章 起飞
进入目标海域,大龙头号开始减速。
冬季海上难免风浪大,今天海风尤其凶猛。
渔船在海面上颠簸着,船上的人就跟坐过山车似的,有的人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颠簸的恶心。
敖沐阳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舱房内受不了,就去了船头,道:“我去呼吸两口新鲜空气。”
扒拉着栏杆,他还是扛不住,一张开嘴忍不住吐出早餐。
他往外吐,还有寒风往里灌,这样搞的他很是难受。
将军和元首一左一右好奇的看着他,它们两个倒是厉害,乘坐在这么颠簸的船上也没有晕船。
实际上,狗和猫等动物很容易出现晕船问题。
敖大国急匆匆去拿了一瓶牛奶出来,道:“龙头你等等,我去给你热个牛奶,喝个热牛奶会舒服很多。”
敖沐阳摆摆手道:“不行了,这太晕了,放下小船去,我去水里看看,这船颠簸的太厉害了!实在不行,给我准备潜水器,我下水去!”
相对来说大船的稳定性自然更好,可是大船太长,有时候同时会跨在两处乃至三处浪潮上,这样颠簸起来没有规律,相比之下倒是小船可以随着一处波浪而行驶,更让人舒服一些。
大龙头号上拖着小船,这是木质汽油小艇,主机功率为18KW到35KW,船上能搭在四五个人,是敖沐阳特意准备的救生艇。
小船放下去,他上了船,然后挥手示意大龙头号继续行驶,他则准备下海去看看周边的情况。
女王看到自己被扔下,顿时着急了,它站在船舷上张开翅膀‘嘎嘎’叫了两声,后面一闭眼,直接来了个倒栽葱掉到了下面的小船上。
敖沐阳气的翻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