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嗯。放心,我没事,就是一个恶梦而已。”
第二天上午余文波来找心理专家,详细说了昨晚的幻觉,他听后沉吟一会,说:“我想给你做一次催眠,这样有利于帮助我鉴定你的病情。”
“鉴定病情?我不明白,你不说我是抑郁症吗?难道不是?”
“别紧张,我并非是要鉴定你是否属抑郁症,我肯定你是!虽然你的症状类似精神分裂中的被害妄想症,但主动求医是抑郁症区别于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标志。精神分裂症患者求医是被动的,多是被亲朋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带来求医,因为他们缺乏或丧失了自知力。”
“我并没有缺乏丧失自知力,我知道自己有病,也是主动求医的,为什么还要催眠?”余文波之所以不答应按受催眠,是害怕自己会在催眠状态中说出自己不是兰姑侄儿一事来,人谁没有个不愿为外人知的秘密呢?是以他坚决不答应。
心理医生笑笑,声音平缓地说:“我只是通过催眠进入你的潜意识,在催眠的过程中你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意识甘居于潜意识之下,这就好像是催眠过程中打开了大脑中的一个‘控制面板’。我只想找出你的病根,无意去挖掘你的任何隐私,因为潜意识是真正的幕后大脑,它还是所有记忆的储藏库。一些你已经完全遗忘的记忆可以通过催眠唤醒,而许多抑郁症患者的病都与童年中的某件事有关,只有了解你童年究竟遇到过什么事才能更有效的医治你的病,明白吗?”
余文波听他说在催眠状态下仍能知道发生什么事,犹豫一会,勉强答应下来。心里打定主意,只要他问到什么敏感问题与病情无关类的就绝不回答,对催眠他在排斥的同时也存有几分好奇。
“那我们开始吧,从现在起,排除一切杂念,我说什么你都要配合着去做,否则催眠就会失败,记住了?”
余文波点点头。
作者题外话:书评区好清冷啊,冷得让人发抖,亲们可不可以让我看到你们对本书的支持捏?
027 不同感觉
“好,首先深呼吸;很好,再来,深呼吸。身体后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全身心的放松。相当好,做得非常好。来,告诉我,你的出生地在哪?”
“南京。”
“很好,现在你的身体在缓缓下沉,下沉……这椅背靠着很舒服,让你感到踏实,解乏……你就要睡着了,眼睛越闭越舒适,你不想睁开,好了,睡吧,睡吧……”
他声音异常柔和舒缓,犹如徐徐春风轻轻拂进心坎,让人听了格外的安逸。在他声音的诱导下,余文波感到自己真的进入了睡眠状态,但意识却清醒。
“想像一下,你正站在南京的一间房子前。”他声音再度响起,越发柔和,只是变得好飘忽好遥远。奇妙的是,他话音一落,余文波一下感觉自己真的身临其境到了南京,正站在一间房门外。
“好,门开了,走进去。告诉我,房里有什么?”
“什么也没有,是间空房子。”
“好,慢慢转过身,慢慢的;对,就这样,再看有什么?”
余文波靠在椅子上身子开始发抖。
“告诉我,看见了什么?”
“——病床,我母亲躺在床上,脸上盖了块白布,她死了。”
“好,再往右边看,有什么?”
余文波想上前揭开他母亲脸上的白布,他不想听从医生的移开视线,可又身不由已往右看去,“什么也没有。”
“再转向左边,慢慢的转,对,慢慢一点点地转。”
“也没有。”
他又让余文波再往后转,可仍然空无一物,他似乎沉默了。他不吭声,余文波就打算去揭开母亲脸上的白布,刚走到病床前就被他唤醒,不觉有些懊恼,他向医生抱怨不该关键时刻唤醒他!他说在自己六岁时母亲病故,父亲用自行车驮着他到了医院后,因不忍再看亡妻被病魔折磨得皮包骨的遗容,便让他自己上前揭开白布。可是他因害怕躲在父亲背后不敢去看,母亲留给他的最后记忆就是盖着白布静静躺在病床上,及至长大后他时常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揭开白布看母亲最后一眼,一直深以为憾!
他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尔后问:“当黑衣女人和白衣女人出现时带给你的感觉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不同的感觉?都是害怕啊,能有什么不同?”
“别急着回答,闭上眼仔细回想一下。”
“哦……”余文波闭上眼,片刻后猛地睁开,“有一点区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