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2/4 页)
己道:“还是爱知晓事理,真个为孤王着想。想那些群臣,都是些酒囊饭袋,哪有爱管用。”言罢,一双大手就向那妲己高耸的胸脯上揉去。
妲己目迷离,娇喘连连,不多时,便是一番烛影摇红,锦绣帐翻……
窗外。已是天黑,突然一道霹雳自天而降,将天地照得通亮,却又一闪而逝,顿时狂风暴雨大作,那宫外的一棵大树,在风雨中飘摇,甚是凄凉苦楚……
闻仲在接到纣王圣旨后,只失魂落魄。半晌做不得声。闻仲之能,如何不知出关击敌乃是必败之举,自己此次出征最担心地事情还是发生了。
闻仲素以忠义自居,却是宁死也不愿落得个不尊王命的骂名。又想起这些年来纣王所作所为=|瘴气,民生凋敝,忠臣义士死的死,逃的逃。满朝再无一正直之人。闻仲心道即使此仗获胜,自己又如何凭一己之力去扭转大商破败不堪、危机四浮的乾坤?
当下闻仲接了圣旨,只匍匐在地,老泪纵横道:“吾皇在上。闻仲今日领旨,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拜完。闻仲站起身来。复又望大商太庙方向跪倒在地。行那三跪九叩大礼,额头上鲜血直溅。却是不肯再多说一句。
五日后,纣王接得快报,道是大商太师闻仲引青龙关百万将士出关进击西周大军,中了姜尚埋伏,百万大军死伤怠尽,闻仲死战不退,终自杀身亡!大商幸存将士尽皆引颈自戮,追随闻仲而去!
有诗赞闻仲曰:青,名常共日华新。
闻仲死后,大商只如树倒猢狲散,各路诸侯纷纷投降西周,姜尚率领西周大军一鼓作气,穿云关坏吕岳、徐、王豹、马忠四将;池县斩杀张、高兰英夫;盘龙领火烧化等等,半年内连下一十八关。沿途又招募新军,只率领了二百万大军来到大商最后一道雄关三山关前。过了三山关便是宽达千里的牧野平原,再后就是大商都城朝歌。是故这三山关号称大商门户。
姜尚与姬发率领众将来到三山关远处查看地势,只见好一座雄关:三座大山并排而立成一个“山”字,皆是陡峭挺拔,高不可攀,三山关依照山势而建,据险而守。前面远处乃是崇山峻岭,靠近三山关又有一小块空地,却只能容纳大军数十万人,行动颇为不便;后面却是牧野平原千里,随时可调派军士粮草前来。更为奇妙的是,中间那个山头建有一主营,可容纳大军二十余万,若是两边哪放形势告急,二十万大军可以随时支援。端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姜尚又看见关上五十万大军枪支招展,军阵深严,只对旁边武王姬发叹道:“我尝闻人说三山关总兵孔尼自大商建国以来便驻守这大商门户,其人武艺高强,用兵如神,六百年来从未一败,偏生无人知其来历。又闻孔尼为人刚正不阿,从不贪功名富贵,多次君王召其入朝而不尊,只将这三山关治成天下一片乐土。今日一见,才见所言不虚啊!”
旁边西周降将原大商镇国武成王黄飞虎听得姜尚所言,也是点头道:“确实如此,这孔尼却是一代人杰,其惊才绝,为人清高,从不与我等朝联系那朝政之事,偏又与这三山关下普通百姓推心置腹。昔日
师闻仲曾与我说道‘若得孔尼入朝,我愿将太师之职心甘情愿为其下手。可惜孔尼志不在此,否则我大商传乘千秋万载又有貉?’可见这孔尼能能武,实乃大商第一等人才。”
旁边众将听闻黄飞虎之言,只个个惊怂不已,孔尼为人调,名声不显,太师闻仲之名却是冠绝洪荒,当日闻仲率领袁洪、高明、高觉三人在青龙关下杀得众人丢盔弃甲,差点小命不保。后来要不是圣人娲娘娘相助,怕是现在大家都还在西歧被闻仲围攻,哪有现在这般风光?
旁边却有那阐教第三代弟子土行孙甚不服气,土行孙乃是阐教十二金仙中惧留孙之徒,如今有那地仙后期境界,手中法宝缚仙索乃是惧留孙夹龙山飞云洞镇洞之宝,后天灵宝级别。土行孙身不过三尺,却有一特殊本领,可在地下行走,与陆地无异。土行孙乃是青龙关一战之后才下得关来,故不知青龙关战斗之惨烈,当下对姜尚道:“丞相,污这三山关也不过如此,且容末将前去探察一番!”
土行孙因为有土遁之能,故西周刺探消息之事,倒大半由其进行。当下姜尚略一沉思,便道:“如此也好,我等便在此等你的消息,不过你切记勿要打草惊蛇!”
土行孙只把头望地下一钻,便消失不见,自是往三山关奔来。
却说这三山关总兵,正是那玄木岛上人族护法,洪荒飞禽之首凤凰之子孔宣。孔宣千多年前心有所感,算得自己求道机缘当在这普通人族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