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神论输人的新近的三十年后,这种意识仍基本完好地保留着。
然而当前本教仅存于藏北高原东西部偏远地带了,诸如文部、丁青、巴青、比如等地。笃信本教的文部老人谈起本教之所以还能存在的历史原因。一种说法是,当年赤松德赞暗杀象雄王来朋杰布时,本教大活佛杰朋钦念起咒经,使赤松德赞头痛不止。无奈只好派人捧了一野牛角金子去纳木湖畔找到杰朋钦,求他解除咒语。杰朋钦趁机提出两个条件:一、要赤松德赞在岗仁波钦山下建造十三座灵塔,为暗杀象雄王的行为赎罪;二、象雄虽亡,本教要生存下去。赤松德赞一一照办。
第二种说法:佛教主神敦巴夏加土巴(本教对释迦牟尼的称呼)的弟弟安梅确布是魔鬼。敦巴夏加土巴就钻入魔鬼肚内,使魔鬼爆炸。本教主神敦巴辛绕的弟弟是魔鬼堆恰巴。敦巴辛绕开始没能降伏弟弟,便打坐山洞念经修行。九年后,堆恰巴从窗缝往里一瞧,见哥哥九年不吃不喝居然神采奕奕,就向哥哥学习,剪了头发,后来成为本教大活佛。
魔鬼既除,两个敦巴便开始摔跤,结果难分胜负。于是两个敦巴同时领悟了一个道理:在同一时代里,不能有两尊主神。释迦牟尼便提议说,那么,本教就只留下一个名字吧。敦巴辛绕同意。他很豁达,因为他认为佛本教义是一致的。
姑妄说之,姑妄听之。无疑这是客观上本教被排斥到仅有限生存的境地中,出于无奈编派出这些神话来自我解嘲。
当问起佛、本究竟有何差别,文部老人丹巴坚赞悠然答道:“佛、本原无区别,点酥油灯不分先后。”
在民间,藏族平民百姓的宗教观中,教派之间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佛本之争只存在于上层社会。而藏族民间的这种超然旷达正好与中华民族传统心理“教理纷繁,其理则一”相通。后来我也请教过索县黄教赞丹寺吉卓活佛,他回答:凡是主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宗教教义都是一致的。但一般地说,藏传佛教的正统学者对本教则采取了居高临下的态度,一副不屑神情。有部著作中就有如此训戒:
佛和本是矛盾的一家,
佛中掺本,本中也杂佛,
如我不具出尘的法眼人,
懒于去分辨他们二者的差别。
有人口头虽然骂本教,
但遇到紧要的时候,
又到占卜家前去请问祸福休咎。
如本徒一样喜爱凝观法,
希望本徒的攘解法术有效,
心里考虑的是现实事务,
就这样忙忙碌碌哪有空暇之时。
即今只有一次得到人身,
有暇谁能根本不想坐静,
奉劝不要尽作杂条,要修正法。
不要多所考虑,要思维业果,
不要行行坐坐太多,要到寂静处去住。
这些言论不是佛法,也不是世间事,
不是必需,也不是全无必要,
讲得不详尽,也不是太简略,
说得不太明显,也不是不清楚。
——引自《土观宗派源流》
训戒中关于佛、本高下之差,“说得不大明显”,但“也不是不清楚”了。
象雄的许多文化与习惯都保留至今或演化发展为别种形式继续存在着。达尔果就是象雄语“雪山”之意,当惹雍即“净水”。这座湖井且是本教大神上基强玛的生命湖。除此,文部寺寺宝是一面合金钹,也是象雄遗物,那是一位本教女神叫卓玛的一手击鼓、一手摇钹,飞升上天变作彩虹时用的。当然,这都是小小纪念。象雄所象征的古老的本土文化精神长流不息。
历史上的文部究竟怎样地繁华过呢?地区领导人之一的次仁五珠走过文部大部分地方。她见到许多古建筑废墟、塔群遗址以及一些山洞和平地上的累累白骨。她推断古代文部(大约象雄王国时代)非常兴盛,产生了西藏最早的一批文化。
象雄最早产生了本教可能是没有疑义的,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敦巴实绕就是上象雄人。代表了藏民族奇特思维方式的藏医学最早起源于象雄的说法也盛行。有关藏文是否源自象雄文字的问题存疑。巴青县文教局最近在成都印刷一本古书“达代尼顿”——《文化二十七讲》中就宣称敦巴辛绕时代便有了象雄文字。文部老人也说:据前辈讲,象雄文字有“玛钦”、“玛穹‘两种写法,后以”玛穹“为基础发展成藏文。象雄文字刚好二十个字母(藏文也是)。字母写法不一样,但发音基本相似。象雄文字极难见到,现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