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3/4 页)
,实在有些挤了;于是就大笔一挥,将这座前侯爵宅院划归姐姐名下。
馆陶长公主大喜过望。
倒不是堂堂一位帝国长公主贪图这点房产,而是这家列侯的西花园非比寻常,乃长安城数得上的名园。
如果说江都王刘非在京城的官邸是以林木见长,那这座前侯爵家却是因水景闻名于帝国都城:一大两小三片人工湖泊,以两条明渠和数系暗沟彼此联接。湖岸上,依四时开花落叶的次序设计种植了从华夏各地收集来的名贵花木作为远景;水岸边,则建造起高达四层的水榭,飞檐横出,画栋雕梁。
在寸土寸金的帝国京都贵族聚居区,用那么多土地搞人工湖——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奢侈!
这还不是最惊人的!
最令人称奇的,是这样的花费和挥霍目的竟只是为逗小孩子开心??!
一位老来得子的父亲,一个异想天开的宝贝幺儿;
两相组合的结果,就是前侯爵不吝万金,兴师动众,造了座享誉长安的水景花园。
阿娇还记得,馆陶长公主官邸初落成时,那位前侯爵还带着小孩来串门,还特意领到她面前与她认识认识。那是个很俊俏的男孩,有一双明亮的杏核眼,水汪汪的总带着些羞涩,老是让她想到上林苑里养的麝鹿。
当年,没事干的二哥就抱着妹妹回访新邻居,然后就被这座西花园刺激到了,怂恿宝贝妹妹去问长公主母亲也要个水园,好夏天划船玩——长公主官邸没有湖,只有池塘,玩不了船。
不过陈二公子最后没能得逞,因为阿娇翁主没兴趣——未央宫和长乐宫里都有大水面的湖,她哪边游不得??从小到大早玩腻了。
‘没想到,最后……依然落入我家……’
娇娇翁主忽然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阿兄回来,会很高兴。他终于可以在自己家里玩船了。’
………
天,全暗了。
不知是谁,在远处的湖岸处放下盏盏湖灯。
金黄金黄的火苗,闪烁着跳跃着,在层层丝纱的回护下顺着水流蜿蜒地散开,点缀湖面;与天幕云层后渐渐显现的繁星,遥向对望。
“湖灯……”
阿娇想起来了,湖灯也是那个侯门少年的杰作——讨女孩子欢心的杰作。
当子夫表姐红着脸、偷偷拿给她看的时候,即使是习惯了奢华的娇娇翁主也吃了一惊。
竟然能想到用浸透烛油的纱罗和金箔来制作湖灯,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巧思和……靡费!
这一创举立时就在长安贵族圈中引发轰动,诸世家豪门竞相效仿;结果天子看不下去了,还命令各宗室公主家不得跟风,须多加节制……
国除爵削,家门破败;
那个有一双小鹿般水汪汪杏核眼眼的少年,去了哪里?
那个煞费苦心制作湖灯的少年,如今去了哪里??会不会和许季的孩子一样,从此寄人篱下,备受欺凌??
娇娇翁主忽然觉得,桌案上从来都赏心悦目的金碗玉碟,犀杯羽觞今天突然莫名变得碍眼起来。
回来那么晚,是因为后来又去看了许季的孩子;四个孩子,最大的不超过十岁,最小的才四岁。
都不象小孩了,象小兽;
四只嗷嗷待哺、随时可以为一口吃的冲出来撕咬的小兽。
听邻居说,许季一被抓走,他家佣人就卷了钱财扔下小主人跑了。四个小孩没人管,不会做饭,也没钱买吃的;都是邻里各家看着可怜,你送一餐我从一餐对付着。
但这样的日子也长不了!许家的房子是租的;到时交不出房钱,房东肯定要来收回房屋;可怜的孩子,恐怕只有流落街头的份儿了。
她派人买米买菜买柴火;
她留了钱,也留了人照顾小孩。
不是没想过把孩子们接回家照顾,可是……馆陶长公主官邸和这座官邸的女主人,能容得下许季的四个孩子(⊙_⊙)??
………
烛光中的长公主笑意吟吟,频频举杯,与侄女兼大儿媳说着京中的趣闻。
阿娇无奈地笑……
真是太了解自己的母亲了。
虽然人人都知道皇帝舅舅在借题发挥,
但长公主肯定不会责怪当皇帝的弟弟,只会把罪责扣在引发这场风波的罪魁许季头上——惹出事端的混蛋,没千刀万剐就算客气。
只有弟弟的心情才重要,
只有儿子的安全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