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了再来、失败了再来,终于说动了皇帝,得君行道,联合谭嗣同他们搞起变法维新了。
但是,表面上的成功,其实就是骨子里的失败……康有为花了十年心血,只证明一件事,就是谭嗣同用鲜血证明的:改良之路是走不通的。他们用失败证明了此路不通,结论是,要救中国,只好大家去革命。
谭嗣同可以不死却甘愿一死,最大的原因,就是要证明这一结论。
我老了,不能有什么作为了,我看,从今天以后,你还是做离开庙里的准备吧,到天涯、到海角,把自己投身出去,去做一个真的革命党吧!寺庙对真正有佛心的人说来,其实至多只是一个起点和终站,因庙生佛心,因佛心而离开庙,在外救世,也许有一天,你救世归来,可在庙里终老; 也许有一天,你救世失败,和谭先生一样,可在庙里停灵。
不管怎么样、不论哪一种,都比年纪轻轻的就在庙里吃斋念佛敲木鱼来得真实、来得有益。我看,是时候了,你也二十六岁了,你就照师父指示,准备一下吧!〃 余法师说着,轻拍着普净的头,普净深憎地望着师父。低下头,一会儿.再抬起头来,咬着嘴唇道:
〃我从八岁到庙上来,就一直担心有一天师父会不要我了,十八年过去了,今天我终于从师父口中听到这种话。当然我知道这不是师父不要我,而是更要我去做我该去做的事,我就照师父指示,到天涯海角去。唯一的遗憾是我不能由早到晚照料您老人家了……〃
余法师微笑着,又轻拍了普净的头。
〃普净你看,谭先生死了,他有父亲在堂、有妻子在室。他又由早到晚照料谁呢?在四万万中国同胞前,他一己之私的亲情,一概舍弃,谁也不照料,照料的只是众生。这种心怀,才真正是出家人的心怀。儒家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佛门却是'舍吾老以及人之老',有大感情的人是不在意小感情的。〃
〃那么,师父,你为什么三十岁以后才出家?〃
普净顶了一句,〃你为什么不把庙作为起点,而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遁入空门.把庙做为终站?〃
余法师为之一震。但是他很快恢复了常态,他转了身,对着庙门,没有看普净:
〃这是你十年前就问过我的问题,我没答复你,只说有一天你会知道。那一天啊,现在还没到来。 我只能告诉你,我从三十岁后出家以来,我一直怀疑法源寺是我的终站,我虽然六十二岁了,人已垂垂老去,可是,我总觉得冥冥中还有一件事在等我去弥补、去续成、去做完,我直到今天还不十分清楚那是什么事,但我可以告诉你那不是什么事。就是:我不会寿终正寝在这里,法源寺不是我的终站。普净啊,我们在法源寺相会,也会在法源寺相离,就让我们以离为聚吧……〃
正在余法师说到这里,从庙门那边,走进来两个彪形大汉。走近的时候,其中一个满面虬髯的,一直用锐利的眼光。打量着余法师,他不友善地盯着余法师看,余法师察觉了,立刻表情有异,低眉不语。两个大汉擦身而过,朝里走去,也连个招呼都不打。普净看在眼里,十分奇怪。
〃师父,你好像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对你好像不很友善。〃
余法师两眼看地,又抬头看天,轻叹了一声。
〃普净,你观察入微,我的确知道他们是谁。那个留大胡子的,不是别人,就是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普净惊叹起来。
〃大刀王五。〃余法师平静他说,〃这位'关东大侠'现在五十二岁,他整整比我小十岁。不过,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只有十七岁,那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
〃师父那么早就认识了大刀王五?〃
〃那么早。〃
〃刚才大刀王五显然认出了师父。你们很多年不见了吧?〃
〃三十多年不见了。〃余法师说,〃我看,我还是告诉你吧。你一直不知道我当年出家的秘密,如今我们分手在即,我就告诉你吧!〃
〃大刀王五跟我有一段相同的经历,这经历,大家都不愿透露的,就是我们都做过'长毛贼'。所谓'长毛贼',是满洲人对太平天国中太平军的称呼。太平天国起义时,号召恢复汉族蓄发不剃的风俗、反抗清延政府剃发留辫子的制度,所以就被叫做'长毛贼'。
近五十年前,金田起义时,天玉洪秀全三十六岁、其他各王都三十上下,翼王石达开只有二十岁,当时他们的确有朝气,同甘共苦,有理想、有革命气象,可是,到了打进南京城、打下了中国半壁山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