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七国争雄(第2/2 页)
生死抉择:要么忍辱负重,接受秦国苛刻条件;要么坚守底线,不惜一战。他深知,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将对赵国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赵使闭上眼睛,心中思绪万千。他眼前浮现出赵国的山河、百姓的面孔,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他明白,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他更清楚,作为一名使节,他不能让赵国的尊严被践踏,不能让百姓的生命被战火吞噬。
赵使深吸一口气,睁开眼睛,目光坚定地看着秦廷众人。他缓缓开口,声音中透出无尽的决绝:“我赵国虽小,却有铁骨铮铮。我赵使虽微,却愿为国捐躯。我赵国绝不会接受你们的苛刻条件,我们宁愿一战,也不愿苟且偷生。”
赵使的话音刚落,秦廷之中一片寂静。
“赵使,你家赵王遣你前来,究竟意欲何为?难道他真打算与我大秦刀兵相见不成?”祖龙居高临下,言语间尽显冷峻与孤傲。那赵国使者闻此言,不禁身形微颤,深知此次使命关乎生死,稍有不慎,恐将引致两国战火,他将成为赵国的千古罪人。
“陛下息怒!”使者急忙回应,语气中透出焦急,“我王遣我至此,实为向贵国及公子赢风表达歉意。”
赢风此前并未提及赵国暗中动作,只因他认为赵人之举不过是小人行径,不足挂齿。然而,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讶不已,面面相觑。
祖龙静观其变,只见使者呈上一幅地图,解释道:“公子攻燕之时,我边防将领王武德擅自越境,侵扰燕民,实属罪不容赦。我王已将其捉拿处决,并愿割让三城,以示诚意。”言毕,又取出一个木盒,内藏割地协议,墨迹未干。
群臣闻之,面露异色,皆感此事颇为蹊跷。赵王迁素来狡诈,若非赢风攻燕之功震慑于他,恐怕此刻仍窃喜于己方暗中得利。众人不禁回想起燕国荆轲刺秦之事,心生警惕。
祖龙冷笑一声:“好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岂会轻易信服赵使所言,王武德胆敢如此行事,背后必有赵王撑腰。然而,赵王今番主动示弱,又与往日行径大相径庭,令人费解。祖龙心知,如今朝堂防备严密,赵使断不敢在此时行刺,遂转而问策于群臣。
“诸位爱卿,赵使之意已明,尔等以为,朕当如何应对?”祖龙沉声问道,殿内一时静默。
赵使见状,心如擂鼓,额上冷汗涔涔。他本以为献上三城便能轻易化解危机,不料祖龙竟犹豫不决,似有更多要求。赵使暗叹秦王贪婪无度,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静待命运裁决。
忽闻李斯愤然出列,厉声道:“赵国好大的胆子!我军伐燕,乃因其背信弃义,罪有应得。尔等赵国,与燕无冤无仇,竟肆意残害燕民,劫掠财物,天理难容!”
赵使闻此,惊愕不已,不明所以。他绞尽脑汁,亦找不出与李斯结怨之由,只得尴尬地看着对方,心中满是困惑。
另一朝臣亦起身附议:“陛下,赵国此举,实乃无视公义,践踏邻邦尊严,我等断不可姑息!”此言一出,赵使几欲反驳:燕国乃秦所灭,何谈为其百姓抱不平?但念及自身处境,终究强忍怒火,默默承受。
殿内气氛愈发紧张,秦王祖龙将如何抉择,赵国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一切尚在未定之天。
公子把燕国黎民从燕王那凶残昏庸的魔爪中解救出来,如今燕国的老百姓已然成为我们秦国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为咱自家百姓讨回公道。”又一位大臣掷地有声地说出这番话,字句在赵国使者耳中如尖锐刺骨。
“正是如此!若非公子一举扫灭燕国,且保全了大量生力军,震慑住赵国那些狗东西,恐怕这些混账此刻正暗中对我们动刀子呢,届时遭殃的可是公子啊!我们绝不能容忍赵国这般卑鄙行径!”另一人附和道。
瞬息间,众多大臣群起攻之,将矛头直指赵国,身为赵国使者的他,此刻仿佛成了众矢之的,脸色难堪至极。
赵国使者嘴角轻轻抽动,望着周围人义愤填膺的表情,心中已有盘算,深知秦国贪婪无度,只怕还会狮子大开口。这让他既憋屈又愤怒,但此刻只能强压怒火,皱眉看向首先向他发难的李斯,沉声问:“照您之意,我们赵国该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