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页)
正因如此,批评随之而来:
技术可以转化为产品,胜负之争取决于此,服务也将成为胜负的甄别器。作为一名消费者,我想要的是既能够为我提供产品也能为我提供服务的供货商。工作的任务是去理解消费者的每一个细微的需求。
在IBM与客户的联系不断减少的过程中,其销售部门变得不愿出售低利润的开放系统,即使其可以促进生成主机或小型计算机的市场主导地位。
成本膨胀
IBM的成本危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1992年裁员42 900人就是机构臃肿的反映,此次裁员的顺利进行应该说是得益于IBM一直统一贯彻的提前退休政策。1993年,还将有25 000人被辞退,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却得不到与从前一样的提前退休津贴。公司员工的健康保险金遭到了缩减,公司的生产能力降低了25%,三个主机研究实验室中的两个也被关闭了。也许IBM最臃肿的机构就是研发部门。
研发支出巨大但回报却日益减少
IBM:删繁就简,衰落巨人重振雄风(6)
正如之前我们所提到的那样,IBM在科研与技术开发方面的开销巨大,通常占到了其总销售额的10%(参见表18—3)。IBM的研究实验室是所在行业中规模最大、耗费最多的研究实验室。
IBM的实验室拥有一些惊人的发明,例如说,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该晶体管仅有一根头发的1/75 000那么粗。尽管IBM拥有雄厚的研发资源与投入,但在将技术革新转化为市场的能力上,IBM却落后了。由于缺乏将实验室的样品转化为商业成功的能力,IBM的商业性研发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是被浪费了。
在郭士纳的带领下东山再起
1993年3月,路易斯·郭士纳接受任命。正如我们已看到的那样,IBM那时真是步履维艰。但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郭士纳带领IBM赢得了创记录的利润。表18—4显示了在这次非同一般的转折期的统计资料。1994年,IBM赚取了30亿美元的利润,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首个盈利年。如果将这一年的数据与往年进行对比,我们便可以看出这次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