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页)
而准确地靠近船队,就像一群黑色的海豹悄悄地逼近猎物。
谭雅的预定目标是船队东南末端的油船“斯达汉诺夫”号。这艘一万多吨的成品油船此时正靠在渡轮站(FerryStation)旁边,一个临时架起的狭长浮箱码头边。码头上数根粗大的软油管正把船舱里的汽油和柴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设置在贝特利公园内的油站。
谭雅顺利地潜游到“斯达汉诺夫”号的旁边。她沉着地探出水面来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个庞然大物,以确定这个大家伙的总体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现在一切正常,没有人发现她的到来。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在漆黑无光的夜里去发现远处水面上的一个小人头可不容易。
女突击队长很快便确定了炸弹应该安放在哪个部位,迅速潜回水中,操纵“海猪”水下推进器来到油轮舯部的船底下。她打开头套上的小探照灯,查看船底。海水十分混浊,光柱下充满了各种颗粒和水肺冒出的气泡。而那漆成红色的船底更是斑驳粼粼,还吸附着不少牡蛎类的船底寄生物。
少校纯熟地把“海猪”的头卸下来,借助海水的浮力把这个威力巨大且十分沉重的“猪头”托到船底。
费力的工作和紧张的心理还是让老练的女特工呼吸加快,水肺冒出的气泡急剧增加。幸好炸弹上的设计巧妙的吸盘十分可靠,不一会儿硕大的“猪头”便牢牢地贴在“斯达汉诺夫”号龙骨的中部。
谭雅呼出一串又大又长的气泡,然后把炸弹的引爆时间设定为一小时。接着重新捡查一下炸弹,再返回到“海猪”身后,关掉头套上的小灯,漆黑的水里只能看见定时炸弹红色的发光二极管一闪一闪。
谭雅又呼出一股长长的气泡,开动“海猪”静悄悄的离开,前往预定的汇合处。看来一切顺利。
第四节 城市之光
半个小时后,其他的海豹突击队员也都纷纷赶到了哈德逊河口西侧的一个汇合点。所有人都把没了头的“海猪”身上的绿灯打开,队长谭雅通过确认这些绿灯的数量确定队员们都安全到达,然后便率领队伍向逆流而上,准备返回小驳船。安放了炸弹,他们的任务便告完结,战果的确认则由潜伏在曼哈顿岛南端的特工来完成。对于美**队来说,这支部队是非常宝贵的财产,由不得任何闪失。
由于任务已经完成,大家都如释重负,驾驶着“海猪”水下推进器欢快地向上游撤退,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鱼。就在这时,通过水体的传播一连串的柴油机组工作时的突突响声从前方传来,两道颇为强烈的光芒也穿透水面,照射下来。一艘苏联巡逻艇突然出现在海豹突击队前方不远的水面上,尽管它慢吞吞地向南开来,但艇上两个大功率的探照灯却不停地扫射着水面。
谭雅紧张地关掉一直亮着的绿灯,并停止前进。身后的队员也纷纷关掉绿灯,停止前进。大家悬浮在水中大气也不敢出,从水肺呼出的气泡急剧减少。
苏联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巡逻艇竟然在他们周围转起圈来,强烈的探照灯不断地晃来晃去,照得水面亮堂堂。虽然探照灯功率强大,但港湾内的水却十分混浊,两三米以下的水下还是看不清。而且指挥官显然缺乏经验,让巡逻艇不停地打转,把原本平静的水面搅得波浪滚滚,前进的船体和高速螺旋桨激起的水流与泡沫掩盖了水下冒出来的小小气泡,也使表层的海水更加混浊不堪。
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巡逻艇,海豹突击队员们只能尽量控制呼吸,减少氧气的消耗也减少呼出的气泡,同时悬停在水中,等等敌人的离去。那两股穿透粼粼水面在头顶上不停地晃动和交叉的芒看起来就像射透云层的天堂之光,时刻召唤着这些忠勇猛士的灵魂。
谭雅悄悄地看了看手表,离炸弹爆炸还有二十多分钟。苏联巡逻艇似乎不愿离开,不停地在上方巡视。看来只有坚持到爆炸的时候了,在这里他们会很安全,而那可恶的巡逻艇一定会马上离开赶去救援。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
苏联人很有耐心地在水面不停地在水面转圈、照射,美国人也十分耐心地在水下等待。
时间终于到了,一阵闷雷般的巨响从东边的曼哈顿南端传来,紧接着是一连串的爆炸,寂静的纽约夜空马上被炸得支离破碎。很快轰隆隆的爆炸声、哗啦啦的水声、呜呜呜的警报声就交织在一起,耀眼的火光、横飞的碎片、腾起的水柱混杂在一起。不一会儿,曼哈顿南端的苏联运输船队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船毁人亡。
从水下传来的爆炸声冲击着每一位海豹突击队员,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紧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