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页)
人员炸飞。
燧石山阵地上的苏联红军步兵也纷纷开火,倾泄出密集的弹葯。
当别尔夫什卡?罗曼诺维奇?卡拉绍夫上将亲率坦克师杀向开罗尖端时,为防美军突袭便布下罗网,一面让前线部队挖壕筑垒,一面在圣路易斯城以南的后方布置大量炮兵,同时让空军和航空兵做好准备,随时扑灭可能出现的美军反攻火苗。现在这些远程炮兵在前线部队的引导下发起震天动地的齐射,这么一来,美国人突然袭击不成,反而成了鸡蛋碰石头。
面对突如其来的强力反击,斯特劳勃不得不马上向摩根请示。“敌人的火力太猛了,估计我们还没冲上敌人的阵地就全部阵亡了!”斯特劳勃心虚地大叫,强劲的冲击波和碎片正不断地冲击M60坦克厚实的钢铁外壳,外出悚然的声响。
摩根在后方也看到了可怕的炮击。过了河的二营现在已经淹没在如大海狂潮般的火球群中,那艳丽的闪光和成团的烟尘如同海浪一样,不停地翻滚涌动,将死亡与失败推向宽广明亮的北美上空。摩根狠狠地咬住没点燃的雪茄,神情严峻,握着无线电授话器一言不发。喇叭里苏联人力道十足的炮声一浪接一浪。
“长官,我请求撤退!”亨特?斯特劳勃痛苦地要求。
摩根却有些犹豫不决。进攻既然已经发起,就必须进行到底。可谁也没想到反攻的第一击竟然就遭到如此痛击。如果己方有足够的后援,足够的炮火和空中力量反压制,那么这时更必须倾力冲击,一举击溃对手。但这些条件可怜的美国陆上国民警卫队都没有具备,除了英勇的斗志,他们并没有什么条件去发动进攻。终止进攻必须由詹姆斯将军同意。但现在一秒钟也不能耽搁,英雄的二营随时都有可能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粉身碎骨。
“好吧,营撤退!终止进攻!”摩根毅然决然地下达命令,下达这种可是要冒上军事法庭的风险,但比失去二营的风险要好得多。
“全营撤退!”斯特劳勃顾不上回应上级,就直接调转频率大呼撤退。
枪林弹雨中的美军坦克和步兵纷纷退向河边,冲上装甲便桥,退向出发阵地。
休伊特?詹姆斯将军闻讯后大怒,但他很快就发现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处置擅作主张的摩根了。
强大的红军炮兵开始进行炮火延伸,威力巨大的榴弹和火箭弹呼啸着精准地落到了河北岸的美军阵地上,同时大批红色空军的攻击机和直升机也飞临莫斯科?米尔斯上空,对美军目标狂轰滥炸。一切都看似为一场大规模的地面进攻做准备。
美军刚刚发起的进攻势头就这样被遏制,还反而招来对手发起了大规模进攻的炮火突击准备。看来早前詹姆斯将军称“牵引车”计划荒唐透顶并不为过。
第三十三节 重压之下
“牵引车”作战一发动便死火,沉重地打击了美军,尤其是其计划的始作俑者哈罗德?托马斯?杜根总统。身处偏远的加拿大小镇的杜根在接到战报后,一声不吭地走进自己休息的小房间。从过去的表现看,他算得上是一个出色的政客,从一个和平主义青年蜕变成成熟的政客,带领日渐保守的共和党成功地骗取了广大选民手中的选票,并使自己登上了总统的宝座。但上任后他的表现却与一个超级强国的元首所应具备的资质相去甚远。先是愚蠢地同意了苏联军队进驻墨西哥“维和”,把美国自己安全的后院拱手让给了狼子野心的罗曼诺夫。然后在苏联人开始进攻美国本土后,他竟然还异想天开地打算利与用罗曼诺夫的交情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结果对方变本加厉。当然过去数个月军事上一连串的失利的责任不能全部推到这位三军总司令头上,但“蓝光”作战中总统的总体表现,特别是这个“牵引车”更加表明总统对战争的外行。
门外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
“进来。”杜根没好气地说道。
伊丽莎白?杜根轻轻走进来。本来工作时间她是不宜来打搅丈夫的,但身为美国的第一夫人,她也非常清楚当前的严峻形势,她还更清楚这种形势对于身为总统的丈夫造成的恐怖压力。当她听到秘书称总统情绪低落时便觉得有必要来看一下重压下的丈夫。毕竟这里不是华盛顿,更非白宫,总统的办公和起居都在这幢林场小别墅里。
杜根此时正躺在躺椅上,双目盯着华丽的天花板,神情十分严肃。
“哈罗德,看来你的情绪不太好。”伊丽莎白走过去,坐到丈夫身边轻声说。
杜根见夫人驾到也绅士地坐起来,无奈地说:“埃尔西(伊丽莎白的昵称),你知道的,开战以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