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表现,这三方面结合的话,我觉得他去工作的话更合适。
观众乙:一号应聘者给我感觉,如果让他做一个总经理更适合一点吧,所以我个人认为也许二号选手会更合适。
选择结果
现场观众最后投票结果:李越西[应聘者①]领先;其次是王炜[应聘者③]和卜晖[应聘者②]。
李越西[应聘者①]获得由智联招聘网提供的一万元培训基金。
企业选择了李越西[应聘者①]
◇选择理由
尹明善[招聘方代表]:因为二把手实际上很多地方是当一把手用的,因为一把手经常出差。如果仅仅是选二把手的话不一定选到李先生。但是李先生是当一把手的人才,所以我估计他在这个岗位上,要不了多久,就把我们这位总经理就顶回来了。我祝愿他。
◇专家建议
梁 冰[职业顾问]:卜晖其实很有潜力,特别是他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所以我觉得他做自己的咨询公司,我觉得是不错的。王炜这边,我觉得他是企业里边非常想要的一种人,他的忠诚加上他的勤奋和不断的磨练,他最终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企业领导人。
朱 伦[职业顾问]:李越西这边,我觉得他自己已经非常成体系了,他对营销的理念,他的实战经验,已经很成体系了。所以他现在的问题就是他在融入一个新的公司,到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体系的打破和接纳新事物的思想准备要做好。
场外点评
一、应聘者个人书面资料
阅读简历实际上相当于“缺席面试”。因为文如其人,所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简历的撰写仅从应聘入围的角度看,应该注意站在简历阅读者的角度换位思考,才能把自己想写的转变成为写他人想看的东西。
二、选手的临场表现
(一)开场白与压力面试
压力面试中笔者认为一号和三号选手均没有明显的失误或漏洞,而应该指出的是二号选手在回答两位专家的问题时表现出的不足之处:
1、在回答嘉宾关于自己四年换了五份工作的挑战性问题时,二号选手的回答是“主要是我觉得机会太多了,然后我走到哪家公司哪家公司都要我”,这样的解释是很难赢得招聘方的认同的。企业怎能希望招聘一位“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外面的机会“时刻准备着”的管理者呢?
2、关于对部下发脾气的问题。二号选手先说明自己是领导,而发脾气的原因是部下不能领会其意图;在被问到现在遇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做时,他把产生的原因归咎于人力资源部,并称是“他们招的员工不符合职位要求应该淘汰”。他忽略了两个问题,即如果你自己是这个员工的领导,那么招聘时面试及录用与否的决定权是你自己而不是人力资源部员工;同时当你的部下没能理解你的意图时,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会首先检查自己是否没有清晰明确的下达指示。
由于招聘单位在现场的两位嘉宾分别是集团董事长和人力资源部经理,他们对此的实际看法应与观众及笔者的差异不大。
(二)实力作证
在这个环节上三位选手各显其能,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的特点,正像企业代表尹明善先生当场所做的评价:三号最“实”,二号最“巧”;一号则是非实非巧却显得亦实亦巧。
其实这个环节所要考察的并不是要绝对追求销售额,而是要看每个人在带领部下工作时所体现出“领导风范”以及与外界接触时的亲和力。如果从电视画面中所展现的每位选手的“角色形象”来看,一号选手在与下属交流时自然流露的以激励为导向的气度做派可以看出其过去经历中领导者的“痕迹”;二号选手的创意很令人称道,以球员签名后再推销地图的做法是很高的销售策略,因此他的销售业绩最突出(亲历亲为部分占60%)但赢得“谢谢”的任务为零;而且他向“部下”布置工作时应体现的领导团队作战的意识不够强烈;三号选手尽管年轻却能以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感染周围的人,其亲和力对两个目标的完成有积极的影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绝对挑战第11期(7)
这种真实环境的情景体现,使选手们在不经意中和下意识中自然流露出自己比较本真的性格特征,实在是编导们的高明之处。实际上,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已经可以领略到三位选手与招聘职位“形似与神似”的程度。
(三)人在职场
这个环节是在考察选手们对一些日常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