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谕,那木措在都城生下王子,要过百日庆典,传谕各诸侯方国进京朝贺,不得违令……”
姬昌听了,百味搅心,百感交集,悲喜满腹,仇恨满胸,难以名状,怔怔地半日没有言语。
散宜生焦虑地说:“周侯,依臣看来,商纣借机设下陷阱,想诱侯爷入朝,万万不可自投罗网!”
姬发眼珠血红,双眉倒竖:“商纣视我西周如眼中钉、肉中刺。父侯不能自投虎口!干脆托病不出,看他如何?”
姬昌沉思良久,断然说:“散大夫,准备贺礼,随我进京!”
姬发跪倒在地,扯着周侯衣襟苦劝:“父侯,此去凶多吉少,有去无回,万万去不得呀!孩儿不能眼看着父侯前去送死,西周百姓仰仗父侯兴邦复仇振兴大业啊!”
散宜生眼见姬发泣血般的呼号,悲恸地劝:“周侯,公子的话言深义重,求侯爷思量。商纣灭我西周之心不死,陷阱一个接一个,依臣之见,这一去再难逃出虎穴啦!”
姬昌咬牙切齿地说:“我心如明镜,不必再劝!商纣恨的是姬昌,灭的是姬昌,若托词不去,正好授之话柄,西周顷刻大祸临头!我自投虎口,反倒给西周争取了时间,换得了安宁。我如果真的回不来,兴邦复仇的大业就由姬发担当起来!姬发倒下了,还有姬旦,还有伯邑考,子子孙孙斗下去,斗他个蹈海翻江,还怕商纣不亡乎?”
商朝都城,庄严而又喜庆,喧闹而又恐怖。
大殿嵯峨,旌旗飘扬。
殿前广场,站列甲胄鲜明、荷矛执戟的武士。
巫师们披着草裳麻缕,戴着黑白阴阳傩面,围着火堆狂呼狂舞,鼓荡出诡谲的鬼气。
“咚——咚——咚——”大祭司击打着鼙鼓。
“呜——呜——呜——”武士们吹起号角。
纣王端坐在大殿上,屁股下跪伏六个奴隶。
姜后怀抱小王子,和那木措分别跽坐两旁,接受鱼贯而入的朝臣们的祝贺。
赞礼官手捧黄绢,拉长声音朗诵赞词:“吉祥的神灵在九天之上,贤德的祖宗在九泉之下,神的灵光普照九州,祖宗的阴德庇佑大商;祥瑞之气罩在大王身上,降甘霖于嫔妃,敕子孙于朝堂,沐恩泽于四方,王子百日,天下共贺,四海同觞……”
纣王举杯,群臣山呼万岁。
赞礼官:“王妃对天三拜,谢上天赐子之恩!”
那木措搂抱王子,于殿中跪倒,对天叩首。
大祭司捧一钵明水,用柳条洒于王子身上,念念有词地祝福:“明水洒于王子眼上,眼观万物,洞察天地;明水洒于王子嘴上,发号施令,惊天动地;明水洒于王子手上,手托福祉,普济万民……”
大殿里跽坐着皇亲贵戚、王公大臣,赶来恭贺的诸侯方国的宾客,只能浩浩荡荡列队站立在大殿之外,等到仪式结束,才能分批觐见。
周侯姬昌挤在人堆里,尽量控制着情绪,保持一副平静的神情。可是,当他的眼睛看到那木措时,周身血液由不住鼓荡起来,撞击着心口发出怦怦声响,他努力克制着,嘴角却悄然渗出一股血水来。
那木措在抬起脑门的一瞬间,从人缝里搜索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眼角禁不住闪出火花,她看见了姬昌!她顿然失神,面容失色,痴痴地跪在地上,魂魄顷刻间飞散了……
姜后赶紧提醒说:“王妃,归座吧!”
那木措依旧发呆,直到侍女近前,把她搀起,才僵硬地坐回原位,脸色依然苍白如纸。
纣王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
直到诸侯方国依次进殿朝贺,却没有发现姬昌,纣王才淡淡问道:
“周侯姬昌可曾来到?”
姬昌从人群后边站出来,趋前跪倒,强作镇静地回道:“臣姬昌拜见大王,恭贺大王!”
纣王用饱含揶揄的口吻说:“周侯,本王的种子在那木措的沃土上长出壮苗来了,你高兴不高兴哪?”
姬昌伏地叩头,含悲忍辱地说:“大王威加海内,恩泽天下,喜得王子,普天同庆!臣与西岐万民,恭喜大王!”
纣王命姬昌起身,指着小王子说:“周侯,你好好看看,王子的福相如何呀?”
姬昌双脚如戴镣铐,趋前挪了半步,硬着头皮朝王子看了一眼,五味穿心地含笑说:“臣恭贺大王!王子一副龙种之相,将来必主大器!”
纣王半眯鹰眼,紧紧盯着姬昌:“王妃替余生下王子,功不可没。你作为臣子,也该向王妃行拜贺大礼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