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逢迎礼,仪式最为隆重。由于才经西南战事,太后下旨一切从简,但为了维持帝王威仪,内各处御道铺上了厚厚的红毡毯;门神、对联焕然一新;午门以内各宫门殿门高悬大红灯笼;仪元殿还要悬挂着双喜字彩绸,处处洋溢着喜气。
颐宁宫外陈列着太后的仪驾,数百人鸦雀无声、整齐森严。各宫主位及太妃们都身着正装集中在正殿,分列在太后左右,等候着典礼的钟声。
太后高坐在宝座之上,因为穿了全套礼服而显得越加庄严高贵。午门上钟声响了。一派管笛悠扬,导迎乐队吹打着典雅的乐曲,礼部尚书恭引身着礼服的皇帝,前往向皇太后行礼。
以宜修为首的妃嫔们及内侍婢女们皆跪下迎驾。太后仍不改她一贯的自然而慈蔼的大度,见到玄凌,母子俩相视片刻,微微一笑。太后的笑容里多了一点无奈,玄凌的笑容里则满满全是喜悦期待。
太后按规矩说了些“佳儿佳妇,永谐合好“之类的场面话,玄凌深深一拜,说了句,“多谢母后,儿与阿柔必会恩爱长久。”再拜而出。乐曲声又嘹亮地响起。太后耳边总萦绕着儿子多加的那句话,心中一丝不安在扩大,似乎有某种不幸的预感。她连忙稳定心绪,闭眼静了片刻。
按规矩,皇后进宫后,太后还要在保和殿接受皇帝和诸王的礼拜,并赐宴皇后之母。太后起身出殿,妃嫔们按品级秩序走在后头,跟着去参加大婚典中的内礼。
太后突然停了下来,往后头扫了一圈儿。娴妃面容沉静如水,看不出喜怒,端贵嫔也是表情淡然,还算是新人的甘婕妤嘴角含笑,汤良娣略显紧张,唯独禁足解除的苗婉仪神态间颇有些不以为然,在一众低眉顺目的妃嫔中格外刺目。太后在心中给她记了一笔,转过头继续朝保和殿前进。
吵吵闹闹的一整天下来,合卺宴罢,大婚礼成。大周朝乾元帝玄凌有了第一位皇后。
站了将近八个时辰的朱宜修只累得腰酸腿疼,眼前的热闹喧嚣叫她心生厌烦,恨不能立刻飞回昭阳殿去亲亲自己的儿子。
☆、放权
太后在帝后大婚的第二日便下旨晋升后宫诸人的位分,所以朱宜修起了个大早,将内务府送来的贵妃礼服穿戴整齐,华服上每一羽翟凤翠羽均用暗金丝线细细绣成,就是最上等的绣娘也需数月方可完成。
剪秋绘春为朱宜修更衣,而绣夏将按制的侧凤五尾珠钗等林林总总的十六支簪子一一给主子戴上,边修饰边轻声不平道,“娘娘本该穿正红色,戴九尾金凤钗才是……”
“事到如今,多说无益。你且用心点,别叫你主子我出丑。”朱宜修扶着剪秋的手,后头绣夏和染冬替她牵着裙裾,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昭阳殿。
先往太庙行册封正礼,再去参拜帝后,叩谢恩圣。
因太后不许宜修搬出凤仪宫,知道封后一事让母子关系出现紧张的玄凌便退让一步,将靠近仪元殿的旧宫室命工部日夜加班重新修葺,赶在大婚前完成,重新名为甘泉宫作为朱柔则的宫殿。
端坐于正殿的朱柔则初为人妇,眉梢眼角还残留着昨日的春情,少女的气质衬托着册封妃嫔所穿的大袖紫金百凤礼服尚显稚嫩。初次面对这种场合叫她心中发慌,转过头看了一眼身边的玄凌,后者眼中的浓情蜜意令她放松了些许。
李长宣读圣旨:仰承皇太后慈谕,晋娴妃朱氏为娴贵妃,端贵嫔齐氏为端妃,甘婕妤为修仪,苗婉仪为容华,汤良娣为悫嫔,钦哉。
苗氏一贯眼高于顶,又自负姿色远在甘,汤二人之上,听得自己不过升了半级,而甘氏却成了从二品修仪,连最看不上的汤氏都有了封号,格外气愤,脸色顿时就僵了下来,惹得玄凌冷冷睨了她一眼。
之后众人转到重华宫接受朝贺,席间苗氏多喝了几杯酒,熏得脸蛋绯红,借着酒劲儿站起来对坐在皇后下首第一个的朱宜修道,“嫔妾敬贺娴贵妃荣升。”
朱宜修举杯回应,“多谢妹妹。”语罢,一饮而尽。
玄凌笑道,“爱妃好酒量!”
朱宜修轻笑道,“臣妾今日忘形了,还望陛下莫怪。”
玄凌举杯示意,道,“爱妃素来沉稳持重,难得也有这样随性的时候,朕也与你同饮一杯,还望爱妃今后与宛宛共同打理好这后宫,和睦众人才是。”
一个叫“爱妃”,一个叫“宛宛”,亲疏立现。
朱柔则也起身,向朱宜修敬酒,道,“我也和妹妹饮一杯,多谢妹妹照顾四郎。”
皇后当众称皇帝“四郎”,惹得诸妃侧目,看来帝后果真是情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