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三个机构进入,以致更多。如果这一资金链条不断裂,先期进入的投资者赚大钱的故事就会到处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或机构加入。这种持续进入的资金链条最后会消除投资者的疑心,但其不良的后果是明显的。在美国,投资人熟悉这种欺诈的手法,但为什么不在他们开始运作之前让其停止呢?你可能以为,希勒对庞氏骗局的分析主要源于一种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但希勒博士对历史事件本身并不感兴趣,他只是利用对这种骗局的分析引出一些更严重的情况。
假设,有一套新技术,这套技术是真实的,这使事情的发展更有传奇作用。假定一些公司的运作要依赖这些技术的应用,它们也完全是诚实的公司,我们也相信它们最终将会获得巨大的经营收益,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却获利微薄。当然如果要赚钱,甚至仅仅维持账面上的平衡,它们也必须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付设备、应付款等。仅仅由于技术革新这一真实的原因,该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上涨,使先期投资者获得巨大的资本收益。这就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盟,推动公司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
如果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较长,甚至数年,那些怀疑者将开始感到后悔,于是他们不再理性,而那些股票持有者的理性则更是进入冬眠,他们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虽然看起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诚实的,但一旦进入庞氏骗局后,没有一个“庞齐”不是欺诈者。
看到“非理性繁荣”这一书名,你就能猜想其中的玄机。近年来股票市场价格飙升,巧合地成为庞氏骗局成功的一个佐证,但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问题最终总会爆发。可以说,该书实际上主要关注广义市场范畴的机构(大多数成员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员),但读起来好像是演绎技术类股票的传奇。这就是一本我希望更多人研读的书,但我怀疑,是否每一个读者都能悟解其中的道理。
你看,股票持有者现在开始担心公司的信用问题。实际上在很久以前,很多人不仅怀疑技术类公司的前景,而且怀疑技术本身的重要性(我有负罪感),那些说明生产增加、收益增加的新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正是公司情况有多么糟糕。
从逻辑上讲,虽然你承认技术革新的真实价值,但如果你断言每一个技术公司的价值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谁会相信你?现实的情况是,理性的投资者(至少他们有些理性)正在遵循利惠公司战略:让别人加入淘金的狂潮,我们供应淘金者所需要的物资。可能的结果是,出售网络基础设备的公司货真价实,而网络公司的价值是虚幻的。
非理性繁荣(5)
此外,如果你观察一下,在最初纳斯达克指数疯狂地增长到几千点时,那些未能获利的人,试图为其损失的时间所做出的补偿的话,你会感到十分惊异。从现在起80年后,如果不十分清楚这些术语从何而来,你知道什么是“比佐斯法”(bezosified)模式或“高通”(qualmed)模式吗?�1� Bezosify和Qualme是美国两个公司的名称,前者为一般公司,后者为科技网络公司。克鲁格曼用这两个公司为基础构词,代表两种不同的企业运作模式。……译者注
道琼斯,哦,道琼斯
2000年2月27日
罗伯特·希勒在金融市场不合理现象方面发表了很多见解,比当时其他的经济学家对此方面的贡献大多了,他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描述了1年前,当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超过10 000点时,美林公司制作的一个广告,在广告中它们声称“即使那些像我们一样长期以来遵纪守法的公司都不得不在一旁呆着说道‘啊’”,随后的股票市场图表旁标注了标题……人类的成就。
然而在那个年代,蓝筹股的投资者们被利率的持续变动吓倒了,与其说经历更多惊吓,倒不如说经历更多痛苦。周五道琼斯指数再次飞涨到10 000点以上,这时却预示着另一条道路。不久之后我们会不会看到另一张题为“人类的失败”的图表呢?
好的,好的,当时艾伦·格林斯潘尽力了但却没能抑制住过热的经济行为,道琼斯指数仍比1996年12月高出50%多。而其他股票指数并未像道琼斯指数那样看起来那么令人后悔不迭:标准普尔指数比它1年前的水平稍高,而纳斯达克却因为科技股比重高而成为非官方“新经济”的领头羊;不断创造新的记录。
但是时下正是财富消化时期:尽管所有的争论都是关于格林斯潘先生下一步要采取的行动,但市场所展示的问题是谁将拥有未来?
道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