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正在形成之中的第五个集团由能源供应国组成,它们看到世界正在逐步减少使用矿物燃料。如果它们将财富投资于技术推广,并因此将自己定位为绿色国际环境中的赢家,那么它们可能会推动这一转型;但是如果它们企图抬高价格,并在转型过程中趁机大捞一笔,就可能会破坏这个过程。
这就是气候变化的新国际框架必须运作于其中的大环境,它要在各种政治利益和经济竞争交错的情况下抑制气候变暖。几点重要经验已经显现。
美国的支持是关键,但是美国首先必须在国内政策层面加强共识,而后才能在国际层面令人信服地采取行动。克林顿政府虽然对减少排放的国际协定持赞成态度,但是却最终没能在协定的紧迫性问题上争取到国内的理解,也没能建立起一个联盟使法案得以通过。尽管当时副总统戈尔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将气候问题提升为国内的优先议程,但是工会的利益以及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批准过程中的政治因素却最终打压了政府意欲在环境问题上有所作为的雄心。因此,克林顿总统从未将《京都议定书》交给参院批准,因为他知道没有通过的可能。布什总统在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并没有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布什政府阻碍了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并且丧失了国际信誉,失去了在此问题上的国际领导权。没有国内支持,美国就有可能阻碍国际共识的形成,但是它也将失去信誉,无法推动建立积极的议程。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必须是全球气候变化多边框架的组成部分。即便它们的政府致力于实现提高能效和摆脱贫困的双重任务,它们的经济和人口增长还是会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需求。多边体系必须既照顾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关切,又要认识到它们在不断加重全球变暖状况。气候变化多边框架要逐渐使发展中国家参与进来,并帮助它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即便工业化国家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还是会迅速增加。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形是,投资流向了那些正在迅速成为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国家,导致排放的净增长。
抑制气候变化(8)
弱制度能力降低了国际社会抗击全球威胁的能力。《京都议定书》的问题是其内部机制出发点很好但结构不佳,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就是最为突出的例子。该机制提供了成百上千万美元的物质激励,鼓励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启动绿色项目,但是很多项目可能在没有任何激励措施的情况下也同样会启动。38此外,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内部处理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的机构和组织不断繁衍,导致了混乱和重叠。联合国组织结构过多,但是资源又太少,它们应对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但是相互之间却几乎没有协调,也不分享信息。39更有效的气候架构必须区别各种组织的角色,提高它们的运作效率,改革或者解散那些被证明是效率低下的组织,而对于那些有前途的组织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私营部门是资本和技术的储备库,全球和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都要用好它。很多世界上最大最强的跨国公司现在都支持节能减排行动。大陆石油公司(Conoco)最近公开将矿物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同全球变暖挂钩,并游说联邦立法限制温室气体排放。40六个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宣布成立供应链领导联盟,要求它们所有的供应商公布各自的碳排放水平数据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41各行各业的公司,如沃尔玛(Wal…mart)、通用电气(GE)、壳牌(Shell)、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阳溢软件(Sun Systems)等,都呼吁采取国家立法,42制定适用于美国各行业的明确和共同的指导方针,激发节能和技术创新。美国有50多个大型金融管理公司,包括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和加利福尼亚州公共雇员养老基金(CalPERS)(全国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资产达2300亿美元),都已经加入到了不断扩大的倡议团体中,要求美国进行国内立法抑制碳排放。43在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要求建立稳定的法规和碳定价体系,因为这样能够减少风险、稳定投资基础。
非营利部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分析报告、提高人们对全球变暖的认识程度和关注度。在每一次《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际会议上,非政府组织都聚集在一起,仔细审查会议程序和事项,给国家施加各种压力,如要求它们减少排放、保护雨林,以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