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部分(第2/4 页)
。皇太子似乎格外喜欢绿色,非但要求各府县广植树木,就连大街上也要种上行道树,用来划分车行道与人行道。
聚精会神工作良久的黄睿雪,觉得鼻尖微微发痒。原来是她粉嫩的鼻头上渐渐凝聚起一滴晶莹剔透的汗珠,摇摇欲坠。她终于写完了最后一个字,猛地抬头,取了手边的方巾,抹去鼻尖上唇和额头上的微汗。
黄睿雪拉了两下铃铛,坐在外间的书吏连忙进来,等候吩咐。
“把窗都开开吧,有些热了。”黄睿雪说着,一边收起桌上的公文。
书吏连忙过去推开新配了明晃晃玻璃的窗户,搭上销子,顿时一股新风冲进职房,沁人肺腑。
“这是……大都督府转来的私函?”身心清凉的黄睿雪发现木盒里躺着一封奇怪的信。(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求月票~~!
五四三 几度战血流寒潮(1)
“睿雪师兄见字如晤:小弟横戈马上,久疏问候,愧疚至极。听闻先生业已高升,师兄亦见用于朝,甚是感念。如今弟在军中一切安好,不日当有远调,惟愿立功沙场,脱师尊犯官之名,亦无憾事矣。师兄独自在京,犹当保重。切切。弟王翊拜上。”
王翊写完信,小心翼翼地放进信封里,等着自己的勤务兵来收。如今他肩上稳稳扛着白银质地的星徽,已经是名正儿八经的少校把总了。想想自己从军以来的日子,似乎并没几天,却又像是干了一辈子似的。
在这封信之前,王翊已经写了家书和遗嘱,由邮卒送回山东家里。这回调动甚急,就连军议会上萧将军的脸色都不好看。东虏集结了八万大军,将主攻方向放在了辽南,攻破了盖州堡垒群,看样子是要一鼓作气打到旅顺去。
近卫第一师因此受命调往旅顺增援。
打头阵的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第一千总部坦克司,也就是王翊担任把总的部队。
王翊并不知道自己写给黄睿雪师兄的这封信会大费周章地送到大都督府,然后又转到礼部,最后才找到已经升为文教清吏司主事的黄睿雪手里。他所谓的“高升”还停留在黄尊素升兖州知府,黄睿雪升八品巡视的时候。
“王翊!”刘肆放肆的声音在军帐外炸开。
王翊当即一整军装,快步冲出帐篷,行了军礼:“职部在!”
刘肆如今已经扛上了上校军衔,距离将军一步之遥。然而他就是死了心不肯识字,挂着副千总的军职,几乎常驻坦克司。让王翊这个正牌把总颇有些当小媳妇的感觉。
刘肆看到军容整肃的王翊。并不觉得是自己最好的接班人。这人总有些文气,不像自己这样挥洒得开。不过话说回来,王翊打出之战后,谁都不能否认这小子有老侍卫的风骨——一样是不把自己的命放在心上,能打硬仗。
“走,喝酒。”刘肆闷声闷气地对王翊道。
“报告!军令已经下发。军中禁止饮酒。”王翊朗声应道。
刘肆撇了撇嘴,暗道:对,我差点忘了为啥不喜欢你了……
“出去喝!”刘肆不由分说,将王翊拖住往外走。
在坦克司的驻地,这两人就是最高军事主官,说一不二。即便如此,王翊还是向训导交代了一声,才跟刘肆往驻地外的酒肆去了。
这些酒肆并非当地固有的铺面,而是专门有一批行商。跟在大军后面贩卖酒水、饮食,收取钞票。现在谁都知道平板玻璃和四轮马车是好东西,但排队购买就得排到猴年马月去了。所以从军中收钞票,然后高价转手,也就成了一门暴利生意。
“我要走了。”刘肆与王翊对面而坐,握着酒盏一饮而尽,说不出地萧瑟:“以后坦克司就全靠你了。”
王翊对这突如其来幸福有些无所适从,看着一脸消沉的刘肆。低声道:“长官要调去哪里?”
“义乌营。”刘肆道:“第一千总部千总。”
从十九年三月第一次编练南兵之后,前后一共三个批次。共五万多人。义乌营就是第三批受训兵,全部由义乌籍子弟组成。
当年戚继光守备浙江,认为浙兵不堪战,请求派遣北兵。无意间遇上义乌矿徒为了抢矿而私斗,深感义乌人作战坚韧,号令严明。再不说练北兵的话,而改练义乌兵,由此才练出了鼎鼎大名的戚家军。
义乌该地多山少田,壮年除了开山挖矿之外罕有别的出路。因为是山地,所以民风彪悍。出了戚家军之后更是家家习武。开征南兵之后,义乌从军者众多,最后索性单独编练义乌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