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3/4 页)
八年,崇祯十五年,阿巴泰曾任奉命大将军从黄崖口入关,破城八十八,降城六,俘三十六万,得金万二千、银二百二十万两,席卷了整个华北、半个山东,擒斩明鲁王朱以派。
有着这样显赫的战绩,加之熟悉华北、山东地理,阿巴泰自然是南路军最合适的统帅。
不过济尔哈朗却忽略阿巴泰的身体状况。现年五十五岁的阿巴泰并不算老迈,但从入关以来,便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身子一日日衰败下去,到如今骑马都成了问题,更何况领兵打仗。
好在他的两个儿子,博和托和博洛都已经长成,三十多岁正是将领的黄金年龄。有这两人做他中军,外加索海、图赖都是老于战阵的强将,寻常事务也不需要他操心。即便是年轻的遏必隆,也曾随先帝打过松锦之战,做事还算牢靠。
“阿玛,要不要让前头停停?”博洛颇有些焦虑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或者儿子去给您找辆马车?”
阿巴泰眉间挤出一个“川”字,摆了摆手,道:“领兵在外乘坐马车成什么样子?”
“阿玛,您累了。”博洛道。
“欸,这才哪到哪?”阿巴泰摇头道:“明朝之辽阔。不亲自走一趟是不知道的。咱们就算打下了山东,也就是明朝的一小块地方罢了。”
博洛是满洲新一代的栋梁将领,多尔衮对他颇为欣赏,他也与多尔衮走得极近。不过现在多尔衮失势,他随父亲出征也是天经地义之事。
何况他还暗中投向了济尔哈朗。
听父亲这么一说,博洛也有些迟疑,道:“明朝人口也实在太多,咱们管不了这么许多人,还是得让汉人来管。未来这些汉人反咬咱们一口,恐怕想退出关去都难。”
阿巴泰摇了摇头:“你不懂汉人。他们有句话叫有奶便是娘。只要能过得下去。才不会在乎谁是主子。可怕的是咱们满人心不齐……”
“心不齐……”博洛微微有些心虚,怀疑父亲是不是借机敲打自己两面下注。
“先汗十三副盔甲起家,扫荡各部,我族人是何等齐心协力?到了先帝时候。就是坏了规矩。偏要去学汉人制度。结果呢?各旗都打起了自己的小心思。多尔衮拿了全部家当砸在关内。正是全族存亡关头,可两黄旗和两白旗还要内讧。”
博洛悄然无语,昨天过保定的时候。天保巡抚苏克萨哈还不肯好好补给粮草,推三阻四,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还好阿巴泰余威尚在,否则真不知道会被人家怎么欺负。
“阿玛,咱们已经过了天保一线,前面就是明军防线,是否该集中兵力了?”博洛看似请教,实则却是在建议。
萨尔浒之战以后,无论是明军还是打清军,都知道了分兵的危险,等闲不敢分兵。朱慈烺在藁城之战中认为地域狭窄,而且没有山岭丘壑,想分兵合击,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然而十余万大军进发,如果前后相随,沿着一条路线行进,那考验的就是国家实力了。万历朝的时候,明军运动全是如此,盖因沿途府县有足够的粮草供应。然而到了崇祯初年,畿辅地区的府县就连勤王客军的粮草都支付不了了,最终导致溃兵加入流民起义,大大增强了流寇的战斗力。
十余年中,畿辅又多次遭到满清大兵的入关扫荡,根本无以恢复元气。这回满清自己也尝到了苦头,任何一条行军路线都无法支撑十余万人马的粮草用度,只能被迫分兵,分别从保定、河间、天津分三路南下。
此刻前面探马已经撞上了明军布防的村寨军堡,意味着攻坚战即将开始。而沿途的小村落已经人去房空,显然是明军及时地坚壁清野,不给清军留下可用的人力、物资。
“先汗和先帝用兵,必要先行侦知敌军部署,收买敌军守将,安插内应,所以才能百战百胜。”阿巴泰没有直接回应儿子的话,只是叹道:“如今对敌方深浅一无所知就发起大兵,实在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里守将分了三个,都是明朝新近冒头的重将。”博洛道:“听说打萧字旗的最难对付,其麾下还有一营打着双翼飞虎旗的悍卒,武勇甚至超过了诸申勇士。”
“就这点消息?”阿巴泰突然一阵猛烈咳嗽,良久方才停下来喘了口气,道:“去找洪承畴来,他在明朝当了十二年督师,多少知道一些,看看他怎么说。”
博洛点了点头,扬鞭而去。
洪承畴很快骑着马过来了,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总督身份而有所矜贵。
实际上汉人就算官位再高,面对满洲权贵还是要矮一头。
“王爷,”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