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2/4 页)
好处;济尔哈朗、豪格和两黄旗,分到了中原腹地和地处西南的四川,也算有了块丰腴之地;吴三桂和三顺王则分配到了云贵两广等地,本来已经是边角料一样的地方,后来还被削藩剿灭了。
现在的情势之下,两白旗占据西北和江南已经成为泡影。清廷也仍旧以广宁故国封赏吴三桂为口号,安抚辽镇兵马为其卖命。随着真沧一线每日都有新的大炮送上炮台,南面已经没有哪个亲王、贝勒愿意去碰钉子了。
明、顺、清三方的目光都落在了山西。
如今的山西已经成了三方共同的要害。
没有山西,北京就没有屏障,势必要直面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
没有山西,清军就困顿一域,人吃马嚼最终只能黯然退出关去。
没有山西,东宫西侧翼就暴露在闯军和清军的刀枪之下。根本无从开发华北的农田,更别说保有河南。
……
崇祯十七年十月,山西,太原府。
“如今大同至太原一带皆入我军手中。前些日子唐通反正,背后捅了李过一刀,结果反被李过追过黄河。眼下还在保德州僵持。闯逆袁宗第部占据了晋西南,似乎是闯逆入晋先锋,不得不防。”
杨振威身穿披挂,面向高坐堂上的上司,继续道:“在此态势之下,晋西之敌方是我军大敌,来日必有一战。故此,我军必然要在与闯逆开战之前,夺取盂县。控制固关,以解后背之忧。”
作为大同副将,杨振威很清楚山西的局势不是叶臣部和大同军能够解决的。不过他只是做个全盘的介绍,也算是向新上司交个底,具体怎么打还是得让堂上的大人作出决定。
堂上三人,两个身着戎装,正是叶臣与姜瓖。另一人居中高坐,穿的却是文官服饰。从容貌上看却是不折不扣的武人。
此人便是刑部左侍郎孟乔芳,故明宁夏总兵孟国用的儿子。在明朝时以副将身份镇守永平。崇祯三年永平陷落,他投降了皇太极,仍旧被任为副将,如今是刑部左侍郎,同时也是镶红旗汉军的梅勒额真。
清廷既然已经分好了大饼,两白旗自然也就能够全力西向。大军出动。先锋十分重要。孟乔芳对西北一代了如指掌,正好是大军西征的向导和开路先锋。在孟乔芳之后,吴三桂与孔、尚、耿三顺王的大军也在调拨粮草,不日便要西进。
只等这些汉军扫平了敌兵,阿济格和多铎才会带着两白旗满洲的兵力跟进。占领地方。
至于蒙古八旗,按照议政大会的意思,是要在局势稳定的时候打发他们各回关外驻地。
虽然蒙古骑兵的战力不可小觑,但满洲人并不打算将关内的土地分一块给这些牧民。
年近半百的孟乔芳轻轻抚须,听着杨振威的报告,又回想起他刚刚进入太原城的情形。
这座古城的建城年代可以上溯到殷商之世,毁于宋,兴于元,在明时为晋王府所在,九边重镇之首。因为晋王朱??的嫡三子身份,太原城开八门,设门楼十二座,城周建小楼九十二座,敌台三十二座,实在是配得上它“龙城”这一美称。
照孟乔芳想的,若是连太原都能打下来,还有哪里打不下来?直等到了地方,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攻陷太原,其实是守将弃城而走。
“我大清占据了太原固然可喜可贺,”孟乔芳顿了顿,“但东侧狭道还在明军之手,让人不安啊。万幸现在堵住了峪儿口,总算不用担心得不能入眠了。”
正是孟乔芳命令姜瓖屯兵范庄、叶臣驻守李虎坪,锁住峪儿口。他很惊讶叶臣、姜瓖两人竟然连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都放任不管,若是哪天明军先抢到了这里,岂不是可以随时西进太原?
姜瓖却认为孟乔芳太过多虑,更不满意一个“副”将在他一镇总兵面前摆脸。他貌若无事道:“明军连西烟镇都没占,显然是力不从心。”
从峪儿口往东曲折而行十里,就是一片开阔地,有十余个小村落。继续往东四十里,就能看到一个四面环山,中间留有一道出入口的平坦谷地。这块盆地方圆三十五里,只有四里宽的出入口,其中有居民进千户,每月有九次集市,是盂县到太原之间最为繁华之处。
若是在西烟镇屯驻千余人,非但可以作为大军粮仓,也是进退两便的要地。最难得是易守难攻,宛如铁钉入石一般牢靠。
“若是我兵力充沛,早就将这西烟纳入囊中了。”姜瓖道。
孟乔芳冷笑一声:“有在大南沟送死的人马,足够占据西烟了。”
所谓打人不打脸,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