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页)
场上也被认为是皇太子的势力更加大些。
“不管怎么说,总算离祖宗基业又近了一千里。”周后没话找话,对伏案读书的崇祯皇帝说道:“这莱州府也实在呆得气闷。”
“嗯嗯。”崇祯用手指点着文字,眉头紧锁,只是口中应对。显然是充耳不闻。
崇祯皇帝从小就敏而好学,登极之后也是从不罢经筵日讲,被文臣们视为有明一朝最为好学的皇帝。自他拿了东宫文集之后,更是大开眼界,日夜攻读,虽然让人担心他太过劳累。但总算没有了之前动辄暴怒的情形。
周后无奈,正要留下皇帝自己看书,只见王承恩臂托拂尘进来了。
“皇爷,娘娘。”王承恩上前行礼拜见,又道:“皇爷,太仆寺已经准备好了移驾所需一应物事,只待皇爷下旨,便可起驾兖州了。”
“侍卫呢?”周后问道。
“殿下调派了骑兵营与第一近卫营,共有千人拱卫圣驾。”王承恩道:“皇太子殿下与坤兴公主殿下会在泰安州迎驾。”
崇祯皇帝听到“皇太子”三个字。抬起头,问道:“国运不振,一应从简。最近一个吉日是什么时候?”
“回皇爷,钦天监给的日子里,以初六日最近。不过若是初六起驾,初七就在路上了。”王承恩应道。
七夕乞巧节是一年中十分喜庆的节日。自从宋人不过上巳节之后,乞巧节就成了女儿节,十分受百姓和宫中的喜爱。皇帝对这个日子自然没什么兴趣。但皇后和宫中女官、宫女却未必舍得。
“今年就没好好过过节。”周后果然叹道:“端午的时候慈烺还在外面打仗,唉。”
“七夕之后选个日子吧。”崇祯体贴道。
“在这莱州城里也没甚好过的。”女人的心思果然让人猜不准,“还是早些去兖州吧。这回路上怎么走?”
“回娘娘,取的是最近的一条道:从莱州到潍县,走临菑,过青石关折向西面。到了泰安州南下曲阜,然后再往西走半日路程就到兖州了。”王承恩原本对这条路没有丁点概念。看了近卫营送来的沙盘之后,却仿佛自己走过一样,一草一木都在脑子里。
他心中一动,又补了一句:“皇爷,娘娘。有沙盘在,是否要呈上来?”之前他自作主张,结果弄得皇帝和内宫灰头土脸,还好没有受到责罚,不过有失帝心是难免的。这回这个沙盘可不会说话,应该能挽回一些吧。
皇帝并非没见过沙盘,但那是在东宫主持的军议上,他高高在上,看得并不清楚。如今只要是东宫弄出来的东西,就能让他大感兴趣,当即就命人抬了进来。
沙盘比之地图更为直观,而且这个时代的手艺人,总有无比的耐心和对艺术的追求。他们总能在限期之内,将手上的活做到最大程度的精美。崇祯眼前这座沙盘,是后来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做成的,上面一草一木都取自实物,无论哪一块,都能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不错的盆栽,真是收天地于掌中。
周后却是第一次见,惊叹不已,赞叹道:“这倒是做得巧,亏得他们能想得到。”
“那些工匠也不过是禀命而为罢了。”王承恩不动声色地将这功劳往皇太子身上靠。
崇祯和周后只是点头,又取了书案上的放大镜来看,犹自不过瘾,还命人去传了定王永王过来看。
王承恩总算是一洗前过,内心欢喜。不过等他到了外面,不经意间问起第一近卫营派了谁来,却是被狠狠一击,心中像是被只看不见的手狠狠地捏了又捏。
第一近卫营三个千总部,下辖六个司,派谁不好,偏偏派了坦克司!
坦克司的把总,正是那个活该挨千刀的刘肆!
……
泰安州,东宫别馆。
“殿下,近来京畿南部时常出现东虏白甲兵,他们南下之心昭然若揭。”萧陌也不希望将自己手下最富有战斗力的一个司调去当侍卫,尤其是把总刘肆并不受皇帝皇后的待见。他很难理解皇太子这样的安排,是故意让皇帝回想起不愉快的经历?
“正因为坦克司的战斗力强,所以才让他们去护驾。”朱慈烺笑道。
“那东虏……”
“没了坦克司,你就不会打仗了?”朱慈烺问道。
萧陌震身立正,大声道:“即便没有坦克司,我营仍旧可以抗击东虏!”
朱慈烺点了点头:“这回把你叫来,是有件事要单独跟你商量。”
“末将谨遵令!”
“是商量。”朱慈烺笑道:“是这,你看,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