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2/4 页)
道:“先给老鼠试试,老鼠要是不死,再用在人身上。”
“殿下放心,就算没用也断然不会有什么害处。”程林笑道:“我已经试过了。”他伸出手,撩起袖子,给朱慈烺看手臂上新鲜的刀伤。
朱慈烺顿时无语良久。
好的医生肯定会亲自尝试药物的药力和药理,但就这样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实在太过惊悚了。在科技还处于萌芽的时代,影响实验结论的变数多不胜数,夺去人性命的绝症也有不少,如果自己苦苦期待的人才死于破伤风……朱慈烺真是欲哭无泪。
“以后不得拿自己试药。”朱慈烺严肃道:“还是得遵循先鼠后人的顺序。”
程林从朱慈烺的态度上意识到了自身行为的危险性,诺诺应承下来。
朱慈烺边走边在脑中挖掘关于青霉素的记忆,突然被自己吓出一身冷汗。
青霉菌和青霉素可是两个概念!
要在ph值约等于二的酸性溶液里大量培养青霉菌,然后才能从中提取青霉素,再然后才能提纯……成本估算下来恐怕比等重量的黄金还要昂贵。
再看看深具神农精神的程林,朱慈烺心有余悸,轻咳一声道:“照我推想,这细菌如果是种小虫,那么能够杀死其他细菌的原因肯定是其分泌出来的体液。直接用这种青霉菌恐怕没什么用处。”
程林皱起眉头,脑中转得飞快,脚下却停住了。朱慈烺也不去打扰他,只是等在一旁。朱慈烺身后跟随的秘书、武将,自然也只能站着等。如此足足过了一刻钟,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都里三层外三层了,程林方才回过神来:“殿下,恐怕要用能看到鼠疫菌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实验结果。”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已经派人去江南采买了,不过就算买不到,我们也请了工匠自己打磨,说不定能弄出来。”
显微镜在四十年前就已经被荷兰人发明了。按照现在东西方的交流速度,欧洲最新的科学技术,三、五年内就可以传到大明,所以江南某个士大夫家里若是已经有了这东西,也没什么可以惊讶的,只是可能放大倍数不足而已。
不过自从《远镜说》问世以来,光学原理已经被揭露了,实在不行组织国内的工匠自我攻关,肯定也能搞出来。
程林是听说皇太子在宫中早就做出了能够看到“细菌”的器具,但是太子既然说去采买了,恐怕是宫中讹传,或是神京沦陷的时候没带出来,又或是搬运中毁损了。他到了莱州之后,看到每日每夜都有人破冰通海,引船入港,卸下大量的人和物,就知道这次大迁移工程的浩大,损失的恐怕远不止一架显微镜。
朱慈烺要是真的有这么一架高端显微镜,就算不带印玺也要把它完好无损地带出来。(未完待续。。)
ps: 还是需要推荐票和月票~~嘿嘿,昨天收到不少打赏,由衷感谢!感谢大家支持小汤!!!
二二零 野蔬充膳甘长藿(一)
“王家兄弟,干活呢?”村里老人走到了王老五的地头,蹲下身捡起一块土坷垃,轻轻一用力便碾成了粉末,洒落地上。这是地里缺水了,土结不起来。他拍了拍手,站起身,这块地的主人正朝他憨笑,只是没说话。
“是这儿,”老人道,“县里要人开渠,把龙王河的水引过来。”
“好事。”王老五干净利落说道,仍旧蹲在地里用小铲子除草。
“是好事,就是要出人。”老人叉着手道:“县里包吃的,各村要引水的自己出人力,可没工钱,就问你去不去。”
“去。”王老五嘿嘿一笑:“给自己地头上引水,还要啥工钱呀。”
“你这么想就对喽。”老人很高兴,站起身道:“俺们山东其实是个好地方,就是缺水给闹荒的。你这一亩二分地呀,要是有了水还真不赖!别看也是抛荒几年的,但是一直长着苜蓿草,地里肥着呢!”
“就是。”王老五笑了笑,道:“就是没种过这土豆,心里没底。”
“这东西好种!放着心吧。”老人其实以前也没种过,不过他去县里开会的时候已经听大令说了,要不遗余力劝农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尤其是传统农家眼里的废地、滩涂地、山石地、盐碱地,种不得稻谷果蔬就要种土豆、番薯、玉蜀黍。
玉蜀黍还算好,老年景的时候就有人种过,只能混个饱,味道却不怎么样。好处是不挑地,命贱好养活。土豆是京中传来的,听说是专供皇帝家吃的好东西,也是不挑地。照法子扔地里就能一窝窝地长。番薯倒是比这两样都好吃,又能在盐碱地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