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3/4 页)
雍京也就是从前的长安,只是从前的长安在武周定都洛阳后便渐渐衰败,人口大量迁移,城池也已在岁月中坍塌湮灭,现在的雍京是三百年前由大宁王朝重建并定都于,在经历了两百六十年的辉煌后,在四十年前再一次京城东迁,经过四十年的岁月,现在的雍京就像一个已过半百的中年女人,徐娘已去,疲态尽露,失去了从前的繁盛。
不过这些年由于洛京的皇城太过于拥挤,要求迁都回雍京的呼声不断高涨,以申国舅为代表,大臣纷纷要求迁都回雍京,现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决心。
随着迁都的预期加强,不少先知先觉者都纷纷在雍京购置土地房宅,雍京的房宅价格开始逐渐攀升,而且很多高官都在雍京有自己的府宅,以前是只留几个老家人看守,而现在纷纷先遣回子女,把雍京的家业经营起来。
二十天前,由数十万军队护卫的冬朝队伍浩浩荡荡开进了关中,包括皇宫的宫女宦官、文武百官、宗室贵族等等数千人组成,仅运送物资的马车队伍就延绵数十里。
冬朝是大宁王朝的一项传统制度,也就是冬天回雍京办公,从当年十一月到次年三月,一共四到五个月,皇帝主要呆在华清宫,而百官则在雍京大明宫。
这时朝廷的权力便西移到了雍京,不再是洛阳,不过这种冬朝的传统也时断时续,曾经断了二十年,直到五年前才又恢复,而今年皇帝皇甫玄德格外热心,从十月底便下旨准备冬朝,这是因为御医给他的建议,华清宫的温泉对他腿的恢复有好处。
现在是十二月,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朝廷早已经顺利运转,不过由于天降大雪,道路艰难,朝廷的文书传送成了大问题,朝廷得到南方各郡的文书时,都已经过去而二十几天,再回复,起码要五十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央朝廷,使政务不畅。
这一天,城外的雪地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速度很慢,是跋涉而来,城上士兵一看便知,这是来送信的人,三名骑马人艰难地抵达了明德门,守城士兵笑着问他们,“是从哪里过来的?”
“我们是从楚州来的,可把我们折磨惨了,竟然跋涉了一个月。”
第一百八十九章 水面下的博弈
虽然城外大雪覆盖,行走艰难,但城内却好得多,尽管天空依然纷纷扬扬飘着雪花,但地上的积雪却不多,有士兵随时清扫。
大街上的人也不多,三名骑士进了城,速度便明显加快,沿着朱雀大街一路疾奔,很快便进了崇仁坊,在申国舅的府门前停下。
申国舅和其他高官一样,在雍京也有自己的官宅,不过比洛京的宅子要小一点,占地二十亩,此时已是下午,申国舅马上就要下朝回来了,门口十几名家丁正在忙碌地清扫积雪。
三名骑士停下马,一名管家立刻迎了上去,“三位是来找我家老爷吗?”
“我们是从楚州过来,申少尹让我们给相国送信。”
此时的申少尹已经不是从前的申渊了,而是申国舅的儿子申祁武,管家听说是少爷派来的人,立刻变得热情起来。
“老爷还没有下朝呢!不过马上回来了,你们先进府喝口热汤。”
刚说完,便有家丁喊:“老爷回来了!”
只见风雪中,百余名侍卫护卫着申国舅的马车疾速驶来,家丁们慌忙把最后一块雪扫干净,闪到一旁。
马车内,申国舅抱着一只取暖用的铜水壶,眯着眼望着外面的大雪,这几个月他明显有些苍老了,两鬓已见斑白,他心中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他还很明显地感觉到皇上对楚王的热度降温,几个月前,他曾经公开暗示大臣,可以考虑换太子,可现在,他再也没有提过换太子的事情。
前几天,宗正寺卿皇甫仁杰上书提议楚王可赴楚州实任,结果被皇上驳回,‘年纪尚幼,暂不考虑’,这个结果尽管是在申国舅的意料之中,可还是令他十分沮丧。
眼看皇上身体越来越差,随时有倒下的危险,而楚王却离东宫越来越远,这着实令他忧心忡忡,主要是楚王年纪太小,如果皇上还能再继续皇位十到十五年,那楚王就有希望了。
申国舅轻轻叹一口气,他知道自己送申如意进宫是失策了,原以为申如意能继承申皇后的恩宠,让皇上继续恩隆楚王乃至申家,却没有想到,申如意没有申皇后那种对家族维护之心,她的存在反而使申皇后失宠,使皇上再也听不进申皇后的话,这是他做出的一个致命失误。
马车慢慢停下,这时,申国舅看见台阶下站着三个牵马的人,风尘仆仆,明显是远道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