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调整:礼品改为按出礼金数比例发送,每1000元礼金发一张礼品卷(即一床毛毯),参加庆典的来宾原先听说来者都有毛毯,一些单位的头头脑脑都来了,到场一看措手不及,礼金少,毛毯不够分了,只得硬着头皮增加礼金。原来放风来宾人手一份是假,是朱志同的一个小计谋,以吸引来宾。朱志同戏称这叫引蛇出洞,逼上梁山。这一计谋的成功,毛毯发了500多条,礼金也收了50多万。
上午庆祝典礼时间不长,紧接着就是一场精彩的文艺节目。春花的一曲《亲亲茉莉花》唱得优雅动听,博得观众掌声阵阵,在大家的长时间的掌声中,春花连续唱了三首歌后才得以退场。
这场文艺节目,春花是耗费了心血,她不仅是演员,而且是编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台文艺节目,她和学校的文艺队整整排练了两个多月。
庆典非常成功,朱志同成功地宣传了自己,奔牛镇成功地扩大了知名度并创收30多万元,学校成功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春花成功地展示了文艺才华。还有朱志同小舅子的商店也成功地处理了一批积压毛毯,当然也赚得了一笔可观的利润。只是苦了学生,为备战典礼忙活了两个多月,为欢迎来宾又累又渴,站了两个多小时。
可是高考的到来,给春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她能顺利过关吗?
二章 名落孙山众惋惜 爱憎分明得人心
奔牛镇的庆典活动结束后,春花本想定下心来复习功课,准备迎接7月初的高考。但此时的春花因排练节目已耽误了两个多月时间,又因演唱的成功,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哪里能安下心来复习。尽管她全力以赴,可是出榜后,仅差3分名落孙山。她,伤心地哭了,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学校为她惋惜,父母为她伤心,镇长朱志同为她可惜。是啊,这孩子是耽误了。
朱志同也是奔牛镇人,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他为人随和,处事稳健,在他身上散发着浓厚的农民气息。他原是大队党支部书记,虽然文化不高,但工作勤奋,成绩突出,被提拔为镇党委书记。加上生活勤俭,衣着简朴,关心群众,深受乡亲们的拥护。
朱志同的父亲朱向前是一个老革命,战争年代就在这一带打游击。当年,由于他人缘好,地形熟,胆子大,当地国民党顽固势力都很怕他,可以说是威震一方。国民党在军事上无法消灭他们,就对其实行经济封锁,真是缺粮少盐无服装,缺医少药无处藏。游击队员以野菜芦苇根充饥维持生命,生活万分艰苦,斗争异常艰巨。冬天来了,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饥寒交迫,很多人病倒饿死冻死在芦苇荡中。为了减少损失,减少牺牲,游击队决定化整为零,要求大家有亲投亲,有友奔友,度过难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朱向前是小头头,于是带头上岸投靠亲友,虽然保住了性命,可是与组织也脱节了,以致他后来一直没有干起来。解放后,他只干到奔牛镇的供销社主任。朱向前没有文化,为人豪爽,说话粗放,但待人热心,关心百姓,在当地很有威信。他工作认真,但方法简单,一言堂,也得罪了不少职工。在*中,一些对他有意见的职工组织批判他,结果被当地的老百姓冲散了会场,从此他靠边站,也失去了几年工作,倒也落得轻松自在。*结束后,他离休回家,身体还好,有时也为村干部出出点子,村干部遇到什么难题也都乐意找他,请他帮忙。
一日他闲来无事,到镇里赶集,自然要到供销社去坐坐,和老职工聊聊天。听到职工们对镇政府搞庆典活动赞扬的话,很是高兴,当他听说春花姑娘因为庆典活动而耽误了高考,不由得勃然大怒,怎么能因为一个庆典,折腾那么多的孩子,这不是误了春花这孩子的前程吗?他越听越气,越想越愤。说来春花也是他的远房亲戚,况且春花爷爷在战争年代曾经救过他的命。他坐不住了,立马赶往镇政府,找到了朱志同,把儿子臭骂一顿。
“爷,你怎么来了?”
“我就不能来了!?”
“有什么事吗?”
“听说,为了搞什么建镇10年大庆,你把一帮学生组织起来,这不影响学生学业吗?”
“这有什么,奔牛镇建镇10年,也应该庆祝庆祝了,安排几个学生搞欢迎唱歌很正常嘛。”
“什么?这是正常?那人家的孩子不上学了?听说春花就是因为排节目,把上大学都耽误了,你们这是胡闹!”朱向前愈说愈气,接着说,“要是我们的孩子正要考大学,你愿意这么做吗?你这是坑人啊。”
“这倒也是,我还没有注意这个事呢。”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