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法证的安妮将报告递到他眼前:“看,所有的照片都在这。有发现什么共同点?”
王对迅速的扫了一眼,“对不起?不过。。”
安妮吃惊的看着这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自己用手对着照片指出,“你看,他们都被切了手指。”
王队看了一眼,“我一到现场就看到第二具尸体被切了手指,可你凭这个说两案有关联?”
安妮指着王对桌面上的报告,“第一具尸体的报告我写的很清楚,同样有被切手指的痕迹。”
“什么!!!”王队从椅子上跳起来,翻开面前的文件,再看了一遍,随即表情凝重的看着安妮。“你自己看!”
安妮从头到尾仔细的看了一遍,所有的内容都如出一辙,唯独在最后结尾的部分没有写道关于被切手指的详细报告。
“这不可能!我明明写在了最后的地方,并标注为重要线索。当时,我亲自送到您的办公室就放在您的桌上,您几天没合眼,我也没敢吵醒你。”安妮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
王队点了一根烟,他毫不怀疑安妮的专业性,他们合作10年有余,这点同事之间默契他了然于心。
那只能说明这里有内鬼,有人偷偷的换了报告,并且神不知鬼不觉。
安妮和他瞬间一口同声:“凶手!”他们两个瞪大眼睛,互相难以置信,如果凶手在他们中间??
六 心理剖析
她玩味的看着手中的卡片。
吴志成,名字很普通,人外面看上去也很普通。但她总觉得这个男人像魔术师,说是崇拜也有点不为过,她记不起自己究竟是怎么恢复神智的,她就记住了这个单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简称 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在那个让人失魂落魄的夜晚,吴志成这么坚定的对王队诉说她的情况。“对象会对创伤性经历有选择性的遗忘,我这么说或许武断,但从心学角度上来说,她是凶手的可能性不高。”
就这样,吴志成口里的这个专业名词把她从警察局里救了出来。
鲍清惠的手机出现在了王队的桌子上,他看了一遍,又一遍。他觉察不出这当中有什么特别,但至少可以说明,头号女嫌疑人,那个手执凶器的人有了出现在凶杀现场的理由。
王队看了看桌上另一份口供,没有可疑。
他昨天见过这个老实的邻居,说话有点抖抖索索,但却低眉顺目,换句话说,挺顺眼的一个人,老实巴交。父母在国外把他给生出来,四岁回到中国。
他的职业是摄影师,在一个不出名的影楼。每天给那些幸福洋溢的新婚夫妇拍照。王队的脑子里浮现出这个老实人穿着皱起来的衬衫,伺候这些主子们。
王队点了根烟,这已经是他今天的第二包了。上次,这次。永远都是流血。
说实在的,他的内心深处对吴志成这个人没有好感。或许是一直以来都处在打击罪犯的第一线,他看不懂这些整天在诊所或学校里捣鼓学术的人。他们没有和凶残的对象直面过,也没有任何生活经验,仅凭书上的那些知识,或者一些催眠手段,就想让他这个破案无数,经验丰富的老警察臣服,这样未免也太小题大作了。那天半夜他仅凭那个拗口的学术语言就把女嫌疑犯带走了,从这点可以看出吴志成这个人只是自大自恋而已。
他自己苦笑两声,越发觉得自己小孩子脾气。
吴志成的报告静静的躺在王队的桌上,他顺手打开,无论这个人究竟有何能耐,都不是他一个警察能够判断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成果或者说“证据”,来证明这个人是的确可靠并且能帮得上忙得。
“凶手是个冷静并且有计划的犯罪者,这不是一件冲动杀人案。现场尸体看来凌乱,可现场却并没有杂乱,没有乱七八糟的脚印或者其他用具。女嫌疑人鲍小姐出现在现场是个意外。”王队看到这里,觉得有点多余,任何一个人都能够看出凶手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的眼睛并没有停,姑且继续往下看。“如果凶手是连环杀人,那这必然不是他第一次动手。他有自己的固定的谋杀对象,固定的谋杀周期。也许之前还有过其他实验性的行为,例如凶残的猎杀小动物等等。而现在出现的第二具尸体与第一具尸体谋杀间隔太短,那么其凶杀模式已然改变,因为从其谋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