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地百姓脱贫致富问题,此为调动不起民众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百姓而言,生态的意义及其重大性远远不能跟富裕相提并论。她曾就此在报纸上发表过杂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有志之士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可惜应者寂寂。
胡文焉情态尽收陶可眼中,狡黠一眨眼,她打住不说了。
“郑舜成怎样应对?”果然胡文焉中计。
“他的应对吗?那得让我想一想。想起来之前,文焉呀,你可得回答我一个问题。”
胡文焉惊觉掉落圈套,却是已无计。好奇心确实被勾起了,准确地说,是乡愁,埋藏深深,深得连自己都以为并不存在的乡愁,被勾起了。
情到深处情转薄。她至切体悟这句子的况味。
这才明白了何以会跟陶可一见如故,相剖肺腑。就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故乡啊,就因为她能够相谈自己那遥远的塞漠深处的故乡啊。
故乡,原来我是这样深深地爱着你!这样地远离你,原来就是因为对你太深太深的眷爱!
心潮一阵翻涌,胡文焉眼睛湿润了。
这段委曲心境身侧人未有察觉,陶可沉浸在自己的意绪。“文焉,如实招来,为什么你要独身?”陶可调皮地抛出自己第一个问题。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确实这是迫切想知晓的秘密。要知道,胡文焉是那么美那么美的一个美女啊,以她名冠南邦的女画家眼光看过去,斯人完全是古代仕女图上踱下来的一个婉约人物,当今时代根本无处寻觅的。可她竟然是独身!不仅独身,一直所过的竟然是半隐居的生活,在这座已然生活了整整八年的南国大都市里,自己竟是她第一个朋友,而两两相识不足旬月。“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这句古诗算是找到了诠释。由胡文焉,终于触摸到美丽的秘密,破译古诗所吟咏的美女何以全都是超然物外、恬淡幽静的性情。但这太不可思议了,现下是什么时代啊!
胡文焉笑了。知道这是必然面对的一个探询,只是,没想到会如此猝不及防地来到。怎样回答呢?忽然顿悟了自己孤独的根源,也许就是怕面对这个问题,怕一旦跟哪个人走得近了,近得有几分相知了,人家就会产生洞幽索秘的愿望。这完全是正常的。而她不能剖白,是因为,不愿伤害故乡。尽管她的心中存着那么多幽怨,那么多惆怅和伤感。她不愿意伤及它,哪怕是一点点儿。
故乡,只要不提起你,就不会伤害你。
怎样让陶可知道,让人们知道,自己年近不惑仍一身孑然,跟故乡有关?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生的爱(4)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故乡,这孤独,在根本处,是源自天性。她是生而孤独的,自有了记忆,就有了孤独。其实,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使告别故乡走向远方的,就是这深藏骨髓的孤独。她想消解它,摧毁它,摆脱它。想自己如一株开花的树,站在阳光灿烂的园子里,或山岭间,身旁有许多跟自己一样的树,都盛开着清芬四溢的花儿。它们的花朵可以跟自己的不同,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气息和形状,但彼此的心情是一样的,有着共同的愿望和语言。她可以和它们在阳光下、蓝天下、清风明月下,快乐地说笑嬉闹,交流思想感情,使彼此的存在成为献给春天和世界的赞美与祝福。
我在哪儿找到朋友,便在哪儿获得新生,
朋友带来了生的奇迹。
异乡开着不知名的花卉,
它们的名字是陌生的,
陌生的土地是它们的祖国。
这记在笔记本上的诗句是从书上摘下来?还是自己的创作?弄不清了。她有许多这样的笔记本,放在案头、枕边、几上,在一切触手可及的地方,用来记录在阅读中的收获和那些清风一样瞬间掠过脑际的思想。一般来说,尽管不加标注,哪一个段落或句子为摘录,而哪一个是自己的即兴之作,都十分明了。这首小诗所以发生了例外,是因为,它所逼真表达的完全是她的心声,是深深存蕴在她心里要说的话。是的,在哪儿找到朋友,便在哪儿获得新生,就是这样的,她就是这样想的。就是这样的想法让她毅然启程,踏上艰辛的寻找之路。
找朋友。
暗心里希望这小诗不是自己所作,是从一本什么书上摘记的。最好是一本时下的杂志,或新出版的文著,那她就有希望了,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就会显得清晰而真实了。只消找到那个吟这诗的人。
故乡,吟这诗的那个人,不在你的怀抱。
05
知道陶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