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页)
是想说这会儿您不是应该待在卫贵妃那里么,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忍了下去,她知道自己的话很不讨喜,这一说出来,估计皇帝屁股还没坐热就要拂袖而去了。
赵容熙看了众人一眼,皇后会意,对她们道:“你们都退下罢。”
待众人退下,侍女呈上茶盏,赵容熙才道:“朕忙于政务,许久不曾来看你,你瘦了不少。”
孙皇后一怔,先是被他这句话说得红了眼眶,而后又涌起一股讽刺的感觉,心想你不是天天去看卫贵妃于淑妃她们么,只怕不是忙于政务,而是不想看见我吧?
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撇过头去,从赵容熙这个角度,依然可以看见她微红的眼眶。
赵容熙不是不想跟皇后处好关系,但夫妻俩似乎总少了那么点缘分,以前孙皇后还是太子妃的时候,两人也曾经有过一段和睦的日子,后来她怀了孕却又意外小产,性情就起了变化,直到穆贤妃的巫蛊案爆发,穆贤妃被迫投缳自尽,赵容熙这才发现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孙氏的影子,从那之后他就对这个皇后敬而远之,虽然暂时废不了她,可要说夫妻感情,那真是所剩无几了。
可在孙皇后看来,那自然又是另外一番感受,每每看到赵容熙和穆贤妃她们,她都会想起当年,如果她的孩子能生下来,现在也早就懂事了,以她的身份,孩子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哪里还轮得到郭德妃和卫贵妃她们什么事。
事实没有如果,所以这对帝后只能注定在截然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
孙皇后收拾好情绪,问:“不知陛下所来,有何吩咐?”
赵容熙就是很讨厌她这种口吻,端着皇后的架子不放,一点为人臣妻的温柔都没有,活像别人在她面前都得毕恭毕敬似的。
正事当前,赵容熙深吸了口气,勉强压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道:“这两*抽空与太后一道见下诸侯王世子并封赏他们,尤其是瑞王世子赵黎飞和永王世子赵建灵二人,多留意一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然后来告诉朕。太后她老人家毕竟年纪大了,朕怕她到时候力不从心,此事还得你从旁多出点力气。”
孙皇后本以为他是过来与自己说又要升哪位嫔妃的位份,谁知道皇帝说的却是这件事,不由有点诧异,问道:“陛下有何深意?”
赵容熙将自己召诸侯王世子入京的意图,以及意欲拉拢离间他们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想要孙皇后配合,这些是有必要说清楚的。
孙皇后有些吃惊,又有些失望。
吃惊的是她没有想到在诸侯王世子入京祝寿的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大的一盘棋,娘家人也没有与她说过,更令她吃惊的是这个主意最初居然是区区一个后宫修仪提出来的,难道刘海月在出这个主意的时候就已经盘算到了这些局面?
然而孙皇后失望的是,她原本在心里真存了一丝皇帝要在诸侯王世子里择储的希望,结果皇帝的话打破了她的幻想,兴许这也是娘家人不告诉她真相的原因。
想及此,她不由得在心里冷冷一笑,她终究不该对皇帝抱太大的希望吗?
赵容熙何等人也,他就算不像太祖太宗那样英明神武,起码也是一个还算合格的皇帝,皇后脸上的失望自然没有瞒过他。
“梓童,卫氏就算有雍儿,位份也越不过你去,至于其他嫔妃,就更不值得一提了,你是六宫之主,母仪天下,此事也只有由你出面才妥当。”别以为皇帝就不会给人戴高帽,赵容熙几句言辞恳切的话下来,孙皇后的心已经开始松动。
她想了想,道:“陛下能否答应我一件事,无论如何,不要立卫氏的儿子为太子?”
一想到那个贱婢生的孩子有朝一日也可以君临天下,她的心就说不出的难受。
但如果刘海月听到这席话,一定会觉得孙皇后有点拎不清,难怪不得皇帝喜欢,就算没有卫氏的儿子,难道将来于淑妃的儿子当上皇帝,她就能接受了?这种条件不过徒惹皇帝反感罢了。
果不其然,赵容熙闻言,脸色立时沉了下来,对这种时候还跟他讲条件的孙皇后非常不满,但他想了想,还是忍下这口气,尽量用和缓的语气道:“卫氏所出的孩子现在年纪尚幼,朕不会那么急着就立储的,再说你也还有机会能诞下子嗣。”
孙皇后再也忍不住,嘴角扬起嘲讽的弧度,刺了他一句:“陛下如今连初一十五到长乐宫的规矩也不顾了,我还如何诞下子嗣,总不能给陛下戴绿帽吧?”
赵容熙大怒,腾地起身,冷冷道:“朕好声好气与你说话,为的也不过是国家大事,你作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