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2/4 页)
中坚力量来培养,现在西南等地的工厂之中中国技术工人比例已经超过了七成,科研人员之中也占到了四成以上,这个成绩是远超预期的,对理工类人才的重视绝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些只会卖弄文字的旧式读书人再也不是社会的中心,他们再也得不到那种疯狂的瞩目,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读书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读书人不再是一种神圣的身份,会写文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
“我要强调的是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中国工业化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战争的强大外需消失了,中国的产品要同列强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竞争,我们需要足够的市场,而国内八成以上的农民还十分贫穷,根本无力消费,可以说中国工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能够闯过去,中国就有希望进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列强,如果中国失败了,那我们依旧会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事实,只要明确中国现在的国情,我们才能够认清自己。…;
第三百四十一章 内阁总理
杨度自从袁世凯称帝失败之后,潜心闭关,几年下来对于人世间的事情看得越发的透彻,平心而论段祺瑞在台上这一段时间,北中国还是取得了不少的发展,尤其是一战后两年,西南派出一部分专家协助指导北洋治下发展经济,主要集中在了直隶和江浙等工业基础很好的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袁世凯时期,这也是徐树铮能够挥兵收复蒙古的物质基础所在。
可是越是发展,旧势力的阻碍就越大,旧官僚体系根本不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巨大的矛盾使得一战结束之后大量的人员资本全部流向了两湖和四川,融入到了西南的体系之中,这等于是将北中国的血液抽干,面对经济形势的恶化段祺瑞并没有进行彻底改革的勇气和能力。
而国际形势的变化又是无比的迅速,多数党的崛起使得北洋出身的段祺瑞越发难以适应这个全新的世界了,因此上退位让贤已经成为了必然。
“段执政,您要将位置让出去,从心底讲我还是佩服乔宇的手段,能够让权力和平交接,避免这个国家在损耗元气,这是大好事,只是北洋宿将之中能不能愿意啊,比如江苏督军李纯,直隶督军曹锟,他们都是手握重兵的人物,还有那个第三师的师长吴佩孚,如果这些人要是不答应,只怕也难以按照您的心思办,另外远在外蒙的徐又铮能同意您交权么?”
杨度的话说到了点子上,段祺瑞并不是孑然一生。他的背后还有庞大的皖系集团,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集团利益,这个权利也是交不了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徐树铮。那可是十万精兵啊,又处在外蒙这个敏感的地区,不由杨度不担心。
“皙子先生,您说的这些我也都清楚,只是我是真的心力交瘁了,北洋之中也没有合用之人了,冯国璋的身体还不如我呢,本来我是中意又铮的。但是他的心胸气度都不行,至于手段和实力更是没法和人家比,如果强占着位置不松手,乔宇能够挫败英国。收拾国内的这些势力也不会费太多的事,主动交权,总比被人家赶下来要好啊!”
“执政看得清楚,其实我有一个提议,不妨请出徐菊人。让他出任总统,把总理的位置留给乔宇,有了徐老照着,还能够维持住北洋这个团队。而徐菊人又是文官出身,不会引起乔宇的忌惮。这样一来最好不过了!”
请出徐世昌?段祺瑞的心中连连的称赞,这的确是一个妙招。有了徐世昌盯着,北洋就不会散了,那些宿将也能够承认。
“皙子先生,乔宇能答应么?一个总理能满足他的胃口么?”
段祺瑞此话刚一出口,就猛然明白过来,杨度很大程度代表的就是乔宇,他就是乔宇的传话筒,自己这么问不是太笨了么。
“执政,乔宇现在还不到三十岁,算起来还太年轻,他也不愿意贸然就当总统,因此让菊人老先顶一顶,对大家都好!”
其实年龄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乔宇现在还不到三十岁,一旦登顶,他极有可能要执政数十年之久,这不是他想退就能够退下去的,他的背后同样有一个庞大的势力,而且接下来的几十年正是大国博弈的最关键时刻,乔宇也不放心别人来领导中国。
不过一个人一旦长久的处于高位,往往就会犯错误,甚至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耳目也会被那些宵小之徒蒙蔽,因此暂缓几年登顶或许对乔宇来说也是一个好事。…;
第三百四十二章 张作霖
协调t各方利嚣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