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页)
,他都看在眼里。他不过也就是想教训一下屈原罢了,过段时间,等屈原收敛一下性子,他就会把他召回来,官复原职。
不料这时候,屈氏一族数百人居然跑到宫门外,名为屈原请命,实为逼宫。这一下可是犯了他的大忌,他再次下旨,将屈原流放千里。
自从把屈原流放了之后,好像整个朝廷都在和他作对。上朝的时候,那些个大臣一开口就引经据典,说他这里不对,那里不妥,说的他好像全身上下就没有一处对的地方。
这一下他还真就和这些大臣较上劲了,你们说你们的,我就呆在宫里面不出来,看你们怎么说。
如今又是这个屈原,又是来逼宫,而且一次比一次规模大,这还了得。倘若真的将他召回来秉政,那还不来个改朝换代,连楚国都要姓屈了,到时候,我熊氏一族可怎么办。
楚王听了春申君的话,不自觉的就想要拒绝,不过旁边的老内侍一直在跟他打眼色。他立刻回过神来,这个时候跟他们闹僵了,吃亏的肯定自己。
“爱卿先回去吧,寡人思量一下,很快就会给你们答复的。”
春申君也知道不能把楚王逼急了,连忙低头行礼道,“那臣下告退,还请大王尽快给予臣下回复。”
等到春申君退出去之后,楚王的老脸就黑了下来,太过分了,还要尽快回复,难道你们以为寡人这些来不上朝,你们就可以任意摆布寡人了吗。
“大王,你切不可和他们针锋相对啊,乱兵一旦入宫,那可就控制不住了,后果不堪设想啊。现在不管什么条件,先答应他们再说,等宫外的军队退了之后,要怎么样,还不是你一道旨意吗。”
楚王点点头,不过想想又不对,倘若现在下旨任命屈原为令尹,凭着他弄出这么大动静的能耐,等事后未必能够动得了他。
“传旨:罢免昭雎令尹一职,同时召回屈原,以三闾大夫之职主持政务,一应朝臣并力协助,不得懈怠。”
这时候,屈原在楚国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楚王的旨意短短时间就传遍了楚国大江南北,支持他的新老贵族立刻就沸腾了。他们以为,只要屈原能够出山,那楚国定然会很快好起来,恢复昔日的霸主地位。
屈原是风风光光的回来了,楚国的变法也如箭在弦上,引而不发,一场风暴将要席卷楚国大河上下。
昭雎逃回封地之后,一直都闭门不出,就连楚王罢免他的令尹一职,他也没有出来喊一句冤,静静的等待着时机的出现。
一班老世族眼见他都没说话,也没人敢出来扎刺。这时屈原开始发布他的新法,新法条文短短时间,就贴满了楚国各大城邑。
新法的第一条就是废奴令,如今楚国还是实行的奴隶制,废奴令这么大个马蜂窝,屈原也敢捅,其实春申君都已经做好了平叛的准备了。
不料废奴令发出去以后,楚国上下一点动静都没有,一个个小邦国、部落领地都没有回音,既不说遵从,也不说反对,就当这个新法从来没有过一样。
其实屈原和春申君都知道,所有的老世族都在看昭雎的动向,一旦昭雎动了,这些老世族立刻就会群起反对。因此在变法之前,昭雎都已经在墨者的监视下了。
奈何现在昭雎一点动静都没有,依然静静呆在府里,半步也不出来,弄得屈原都无处下手了。
其实,昭雎知道外面早已经布置好了刺杀他的刺客,他哪敢出去啊。不过他也不是没有反制措施,他知道屈原要变法,就必然要动贵族的封地,那可是老世族的命根子,你一动他们就要跟你拼命。
只要屈原一动贵族封地,他的机会就来了,到时候烽火燎原,屈原等人的视线就会从他的身上转移到别处去。
第二十三章 暴秦不暴
楚国变法进行的如火如荼,而老世族一方却又显得风平浪静,一切都显得那么不正常。其实,屈原发布的命令一直都在郢都周围实行,郢都之外,根本就没人响应。
而楚王依然整天躲在宫里不出来,对什么都不闻不问。那些朝廷大臣,有的趁着郢都大乱的时候逃回了自己的封地,没能够逃走的,都是呆在家里,闭门谢客,当起了寓公。屈原不得不紧急提拔一批新贵来担任要职,报请楚王批准,楚王也很配合,毫不犹豫的就盖上了王印。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最让屈原头痛的是,秦楚前不久签订的盟约。盟约中规定需要向秦国支付大批的钱粮和壮丁。要知道,这么大一批钱粮,足可以掏空楚国的国库。到时候没有钱粮,倘若要平叛可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