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事项报告模板 > 第16部分

第16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斗罗v:从捡到失忆的比比东开始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

辣椒、沙茶酱之类,只是最基本的,此外尚有数不清的酱料小碟,星罗棋布地摆满了餐桌。而吃火锅的手持器具,起码在两种以上,动作幅度和频度极大,那所涮之物,随波逐流,随时有溺水失踪的危险,在转瞬间消逝了踪影。在深不见底的老汤里打捞垂钓,难度不亚于在巴伦支海底搜索失踪的俄罗斯潜艇。与此同时,还得不时调节火力,控制火候,三头六臂,七手八脚,只是把厨房搬上了饭桌,局面之混乱,始终处于失控的边缘。

闻鼙鼓而思良将。每当这种悲喜交集的时刻,我就渴望能有一个铁腕人物从天而降,力挽狂澜,牢牢地把握火锅的大方向。

前年冬天的一个雪夜,我和一伙人在东四的“忙蜂”喝到昏天黑地,又被裹胁至东直门谋“麻辣烫”。恍惚间,但觉座中一女指挥若定,使桌面上自始至终秩序井然。口腔麻痹,声音渐远,心中惟存一念:我的下半生,就交给你来安排吧。

我们爱这条刺

这里是“刺秦”的另一个版本:

秦始皇喜欢吃鱼,同时又常常因鱼刺而郁闷,凡食鱼而遇“刺”,必定要取烹鱼人的性命。(司马迁援引尉缭的说法:“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这里的所谓“豺声”,据现代医学推测很可能是患支气管炎一类的呼吸系统疾病所致,也可能是被鱼刺刺成那样的。)所以宫中的厨子无不因此而闻风丧胆。一日,适逢姓任厨师当值烹鱼,心惊肉跳之际,下意识地以刀背拍击案上之鱼,传膳声中,不觉已将鱼段拍成鱼茸,鱼刺却奇迹般地被剔除在外。任师傅遂将鱼茸一团团挤入豹胎汤,汤既滚,鱼丸即成。秦皇食之大喜,当场命名为“皇统天疆凤珠汆”。

嬴政既是个“暴人”,又是个如假包换的老粗,当然无法体会鱼刺的奥妙,实际上,我猜测他还很可能把鱼刺也视同为他的政治反对力量之一员。那么,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对待鱼刺的呢?

知识分子者,雅人也,雅人也是人,咽喉一旦为鱼刺所鲠,雅人的郁闷往往胜于粗人。区别只是在于他们的表达方式。粗人遇刺,总是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粗而有权者,就会像嬴政那样以最暴力的形式迁怒于厨师。雅人遇刺,火也是火的,只是这火乃是一种文火,而且也不是明火,这样的火,用金圣叹的话来说,就叫做“恨”,金圣叹总结的“人生三恨”为:“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恨”是一种复杂的情感,至少比“怒”要复杂得多,而且还有一点女性化的色彩。如果说“怒”的反面就是“喜”,那么“恨”的对应便是“爱”。“喜”与“爱”的差别,至少不应该低于“鱼刺”和“鱼翅”。这么说吧,对鱼刺之“恨”完全是基于对鱼肉之爱,爱之深,恨之切。事实上,世上凡是好吃——准确地说,凡是被中国人认为是好吃的鱼,几乎都是多刺的。道理很简单,多刺的鱼,肉质总是格外的细嫩,犹如那多虑之人的心思,往往也缜密得匪夷所思。

在“鱼刺”的问题上,老外的看法恰好相反,他们比秦始皇更厌恶鱼刺(与其说是厌恶,不如说是惧怕)。彼等咸信,一条少刺或者无刺之鱼,才是真正好吃、脱离了低级趣味并且有益于人民的鱼。

()好看的txt电子书

这种观念在实施讲求实效的美国人那里已经被弘扬到极致。“鱼有没有刺?”你去问一个十岁以下的美国儿童,得到的回答一定是No。这是因为,不仅在麦当劳里吃到的鱼柳包是百分之百无刺的,更有甚者,鱼刺这劳什子,早在进入麦当劳们的上游产业、即超市的冷柜之前,就被处理得一干二净了。

据说在英国境内的任何一家Fish and Chips只要吃到一条鱼刺,轻则可以得到费用全免,重则可以把店主告上法院。

在德国西部小城朗根费尔德的吃鱼体验,给上海美食家洪丕谟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在透亮的玻璃橱窗的冰盘里,看到盛着好多品种不同的鱼,可就是叫不上名字,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德国人要吃的鱼都很少有刺,刺多了他们才不耐烦呢,或许就根本不吃,怕鲠喉咙……观念和中国老百姓完全相反。在中国人眼中,美味鱼几乎多半是多骨多刺的,比如鲥鱼、刀鱼,又比如鲈鱼,河鲫鱼,纵然是面拖了黄鱼,也基本不拆骨头,吃起来让客人自己去吐。

“要是把刀鱼、鲫鱼端上桌请老外吃,那就简直要他们的命。中西饮食文化不同,影响到人的生相性格上,便是西人粗犷,东人细腻,西人爽直,东人迂回。”

我虽未见过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染血的弹片失忆后我在离婚综艺秀恩爱我爱娇蛮娘子大唐神棍变装:黑化男主快放手皇上要抓狂:娶个皇后不争宠 完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