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3/4 页)
一位镇守扬州的淮南节度使,名叫令狐绚。一日,他带着一班部属来到扬州著名的古刹大明寺游玩。走进寺院后,看到西廊的粉白墙壁上有人题了一首诗,这首诗云:‘一人堂堂,二耀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去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相燃。除却双勾,两日不全。’令狐绚对着墙上的诗左看右瞧,总是不解所谓,便问随行的部属,谁能解释墙上的诗是什么意思?左右皆摇头不语,莫有知之者。”
说完他一顿,望了望四周,继续道:“你们之中谁能来替本官揭开这首诗的谜底?”
果然不是个容易的谜题,众书生无不期望着在县令面前出彩,埋头苦苦思量,新进的举人柳载定自然也不例外,就连席间的那些士绅们也在底下三两一组议论起来。
“一人堂堂说的该是个堂堂正正之人吧!兴许说的是哪位大老爷才是,说到堂堂正正,谁能比的过包拯?这头一句说的该是包青天吧!”
“有点常识好不好?刚才县老爷说故事发生在唐朝,这包拯是宋朝的官,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
先前那说错之人不肯认错,“那你来说说这谜底是什么呢?”
那人自也是不知,一时之间,客厅里寂静无声,都在恩索着谜底。
这时,技痒的文定思量了少许,低声道:“大明寺水,天下无比。”
“谁答的,谁答出了谜底?”梅县令欣喜的观望四方,却看见破谜的不是一向才思敏捷的柳载定,竟会是那个自己所不齿的商人,不甘的道:“你且来说说,从何处得出这谜底的?”
“‘一人堂堂’,不是‘大’字吗?‘二耀’者,是指日和月,日月同光不是‘明’字吗?‘尺一’是指‘十一寸’,合起来就是‘寺’字。‘点去冰旁’,是个‘水’字。‘二人相连’,明明是个‘天’字。‘不去一边’,是指‘不’字去掉‘一边’,那是个‘下’字。‘三梁四柱’再加上‘烈火相燃’,可以拼成‘无’字。‘除却双勾,两日不全’,是说把两个‘日’字去除‘双勾’,剩下来的就是个‘比’字。把这些字联起来说,不就是‘大明寺水,天下无比’八个大字吗?”
文定的解释严丝密缝,字字在理,大家听了恍然大悟。
一帮子秀才郎还有两个举人老爷不曾解答出来的谜语,竟被一个商人轻易给破解了,众生一时语塞,茫然不知所以。
当年梅县令也同载定他们一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由出谜人揭示方才知晓,原本也没期望今日能有人给出准确答案,不过是想藉着这难题难为难为这帮才子,好显得出自己的不凡,然而万没想到的是,这谜题考住了众生员,却难不住那个为自己所轻视的商人。
“谜语一道不过是稚乐童趣,诸君皆是要为朝廷出力的栋梁之材,胸中有的是圣人教诲,笔下有的是锦绣文章,不必太过在意这小小的失利。”
俞教谕侍机也凑上前道:“是呀!是呀!这猜谜语的小道,我已经是几十年不曾玩耍了,有所不及也是难免。”
“哼!”道定不屑于这帮人的嘴脸,鼻腔里生冷的表达自己的不满。
文定在桌子底下偷偷给了一下,他才没有继续使众人难堪。
为了掩饰尴尬,一帮子自持身分的书生们赶忙将话题引向它处,梅县令先前说起的奖品再也不曾提起。
众书生侃侃而谈,来来去去说的多是书院里的逸事、官场上的趣闻,叫旁人插不上嘴,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抒发自己的见识与看法,生恐他人将自己与周围这些个纭纭百姓混为一谈,自以为是不同凡响,叫人好生不耐。
第四章夕阳迟暮
“有礼到。”正在交谈时,门口的下人唱了一遍。
那俞教谕奇道:“都这时侯了还有礼,是谁这么迟呀!”
“唉,兴许是路上耽搁了也说不定,早来晚来有这份心就够了。”
“梅老爷教诲的是。”俞教谕赶忙改口。
柳家的仆人抬着一只精致的桃木盒上来,从桃木盒中取出一幅字画,呈现到柳世荣面前。光是那略显古朴的桃木盒瞧上去就价值不菲,而且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兆头也是极好梅县令赞许道:“以画做寿也是件雅事,只是不知此人笔下功夫如何,柳老爷请揭开,我等瞧瞧也好品评品评。”
“那当然没问题,范管家快打开看看。”
五尺长的画轴一经仆人们展开,顿时也让室中之人眼光一亮。画的是斜坡之上,两竿秀竹挺立于文石之后,乃是仿制苏轼之《寿星图》。立意是极普通的寿画,街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