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琦汇解:“鉤栏,即栏杆。以其随屋之势,高下湾曲相鉤带,故谓之鉤栏。”
屈膝;屈戌;即今之铰链。门窗、橱柜和屏风上的环纽、搭扣。北周庾信《灯赋》:“舒屈膝之屏风,掩芙蓉之行障。”
铜铺(音瀑),铜质铺首。铺首,旧式门上衔着门环的底座;多用铜制成兽形。
阿甄,指魏文帝曹丕的甄后,六朝时称妇人多为阿某。这里泛指失意幽旷的宫女。《魏志》:中山无极人,姿貌绝伦。曹操破袁绍,得之。将甄氏赐与长子曹丕。后被郭后谗害而亡。
沙渚(音煮),小沙洲,指宫女家所在地。
天河落处,银河泻落处,指相距遥远。
长洲,古苑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北。春秋时为吴王阖闾游猎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射於鸥陂,驰於游臺,兴乐石城,走犬长洲 。”晋左思《吴都赋》:“造姑苏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带朝夕之濬池,佩长洲之茂苑。”
光明如太阳,皇恩如太阳般普照。
骑鱼撇波,尤言乘船。意为即使如此也要回家去。
解:
写宫女旷怨思归的心情。
39 堂堂
堂堂复堂堂,红脱梅灰香。
十年粉蠹生画梁,饥虫不食堆碎黄。
蕙花已老桃叶长,禁院悬帘隔御光。
华清源中礜石汤,徘徊百凤随君王。
题注:
堂堂,乐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堂堂》宋郭茂倩题解:“《乐苑》曰:‘《堂堂》,角调曲。唐高宗朝曲也。’……《堂堂》,本陈后主所作,唐为法曲。故白居易诗云‘法曲法曲歌堂堂’是也。”唐温庭筠《堂堂》诗:“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一曲《堂堂》红烛筵,金鲸泻酒如飞泉。”
诗注:
堂堂复堂堂,有叹息房屋重叠之意。
红脱梅灰,墙壁的色彩早已剥落。
蕙花已老桃叶长,意为春去夏来。
御光,指君颜。
华清,华清池。
礜(音玉)石汤,指温泉。王琦汇解:“礜石性热,置水瓮中则水不冰,故驪山之温泉,古人以为下有礜石所致。”《本草从新》:“此石生于山无雪,入水不冰。”《渔隐丛话》:“汤泉多硫黄气,浴之则袭人肌肤,惟骊山是礜石泉。”
百凤,喻指随从的官吏、妃嫔。
最后一联形容昔日华清宫的热闹。
解:
宫宇久不行幸,颓坏寂寞。抒发炎凉变化的感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0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二首之一)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题注:
勉爱,勉力自爱。
小季,小弟。
诗注:
俎(音阻),祭祀所用的礼器,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炉峰,庐山香炉峰的省称。隋炀帝《与峰顶寺僧书》:“鑪峯香气,烟霞共远。”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鑪峯生转盻,橘井尚高褰。”白居易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诗:“曾住炉峯下,书堂对药臺。”宋梅尧臣 《送余驾部江州》诗:“内史九江行,潦收波已清。何时鷁舟上,远见炉峯迎。”明王守仁《书扇赠从吾》诗:“莫遣扁舟成久别,炉峯秋月望君来。”
石镜,如镜的山石。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豪细必察,故名石镜焉。”南朝宋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唐李白《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松门拂中道,石镜迴清光。”王琦注:“﹝松门山��嫌惺�担�饪烧杖恕!�
呜哑,雁叫声。
解:
孤舟夜泊,小雁呜哑不解愁。
41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