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气地说道:“在雨水里浸泡了差不多一个钟头,哪里都是凉的,何止心口?”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祁教授顺手就给李游头上一个暴栗,说道,自己捂一下胸口看看,神经这么大条,迟早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见祁教授一脸认真的模样,李游迟疑地摸了摸心口的位置,果然感觉到丝丝的寒意。
“人的心脏是热血最多的地方,阴气喜暖,最喜欢往这地方钻,所以在阴气浓郁的地方,人的心口必然是凉的。”祁教授慢悠悠地说道。
“道观里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阴气?”李游很是不解。虽然他对阴气的属性不明,但却知道,道观和寺庙这种地方,是敬拜神明佛祖的地方,如果真的有什么,那也应该是灵气萦绕才对,怎么会阴气沉沉呢?
“这座道观原本就是镇阴气的。”祁教授白了李游一眼,说道:“《秘藏十法》你究竟有没有看过的,这么浅显的的道理都看不透?
李游认真说道:“书我早就背熟了,但里面差不多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连起来之后,意思我就一点都不明白了。”
祁教授又一声“朽木不可雕也”,然后说道:“知行合一,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书里不懂的东西,平时须多加揣摩学习,还要不断结合见闻理解,这样才能够有所增益。”
说给李游说了一通大道理之后,祁教授让李游走过来,说道:“之前就跟你说过,这一带是一个古战场,对吧?”
李游点了点头。他对这一点早已经深信不疑,古战场上拣到的残矛还在他的背包里面呢。沿路所看到的残余骸骨也足以证明,在这一带,在古代曾经爆发过一次或者多次惨烈的战争,以至于至今仍有这么多的骨骸暴露于野外。
“阴气过重,就会滋生妖物,祸害一方。这座青牛观,建造最初的时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的就是镇压这一带的阴气。”
“为什么会是魏晋南北朝的建筑?”李游有些不解。他是学土建出身的,对古代建筑史也是有所理解。青牛观残破不堪,想从细节上了解它是哪个时代的风格不怎么可能。但从总体看,这座道观虽然有些残破,但光从背后的山崖石桥这一工程看,就知道是个大手笔。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道教是相对衰弱的,想营造这么一座道观可不容易。
但李唐就不一样了。李唐崇道抑佛不说,大唐盛世,建筑大气磅礴,所以道观建造的风格更偏向盛唐时期。
“所以说你不留意细节。”听了李游的的疑问和自己的观点之后,祁教授又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出去门口看看,那里有一座石碑,上面可是有着道观建造的年份。”
闻言,李游一呆。
第三十七章 阴气浓郁
尽管相信祁教授的话,但李游还是跑到了道观外面,寻找到了被青苔覆盖了大半的石碑。
石碑的内容佐证了祁教授的话。石碑记载,这一座道观是西晋太康二年所修建,曾经一度被雷电所毁,于是在东晋太元七年重修了一次。
太康这个年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是灭东吴,统一中原之后所取的。石碑的内容和时间都经得起推敲。以此为证的话,这座道观最早的建造时间,确为西晋无疑。
但李游最的的迷惑却是,太康二年,也就是三国纷乱刚刚平息,那时候道教虽然兴起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但是道观的建造,大抵是在名山大川或者繁华都市建造,怎么会有人跑来这个山旮旯建造这么一座道观呢?
把问题和祁教授一说,李游却遭到了祁教授满满的鄙夷。祁教授说道:“你好好想想,这道观叫什么名字?”
“不就是青牛观嘛,有什么特殊的?”李游依旧不解。
祁教授已经对李游无语,说道:“拜托你用点心思读书行不行,就是因为它叫青牛观,所以它才会在这里啊!”
祁教授咬重了语气,李游这才忽然想起了一个典故,如醍醐灌顶般,呼出一口气,恍然说道:“我明白了。”
青牛观这个名字,肯定不是纪念一头牛的。据说道家老祖李耳,也就是世人所说的老子,当年看到了周王室的破败,便离开了王畿,周游到了崤山悟道,终于修成了正果,便点化了坐骑青牛,出关化胡为佛去了。
当李耳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却被守关的小吏所求,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五千言传世,这便是世传玄之又玄的《道德经》。
“难道老子还在这里修道过?”李游一脸的狐疑。他可是清楚,这世上牵强附会的人和事实在太多,就像《赤壁赋》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