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明争暗斗(第2/3 页)
:“大家不要以为这个项目来得太容易,实话告诉你们,不是我的舅官在省民宗委,这个项目绝对来不了这个村,大家应该感谢从这个村出去的人,也就是我舅官,是他,帮助我们引进了这个项目,他虽不能受益,但是,大家都能受益。”
村民中立马有人说:“你家的老丈人也受益了吧?”
“那当然,但老丈人那一块住户不多,大家都一视同仁,谁积极,就先支持谁,别看我老丈人,假如他们不积极,总是不动工,那么,也一样没有支持的可能。大家明白吧?”九书记说。
“明白。恐怕你老丈人要做一口全村最漂亮的水池吧,那水用不完,还能用来抗旱,那多好的!不光人可以天天洗澡,连稻谷田也能喝到足够的水,也能吃上自己种的稻米。”村民说。
“其实,老丈人身体不太好,离死不远了,他能做水池,就是在做好事,将来后人可以受益。我舅官不打算回村里,谁让他做了省里的官员呢!他完全不想再回来。说实话,他这也是在做好事。明明自己无法受益,也要争取,让更多的村民,不想走,或者走不了,或者走是走了,但是在外头混不好的,还是要回来。”九书记说。
大家开完会后,好像还不想走,正在纷纷议论。
杨小七说:“大家到底要不要做水池,不想做就不勉强,让领导们去八组,如果想做,就要拿出具体实施方案。记得,每家每户需要解决吃水困难的,都要登记,并要想办法成立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大家明白吗?”
“明白!”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德志、尹懋都很受鼓舞,德志对杨小七也刮目相看。真的想不到,这个杨小七能力超强,虽看到他在洗衣服,但正说明他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儿子,一个好爸爸。
尹懋要求杨小七尽快拿出具体实施方案,让他不要着急,只管大胆向前走,只要积极,按期完成任务,完全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尹懋的意思是,制度、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只要灵活点,就可能会捡回一条命。如果老是抱残守缺,恐怕会遗恨终身的。
杨小七要留他们在家吃饭,九书记看他妻子还没回来,就说:“算了,改天再说吧!”
杨小七大概看出了九书记的顾虑,于是拉着九书记的手说:“九书记,实不相瞒,我妻子走亲戚去了,家里没有女人,还是不行。”
“哈哈,我就知道,明天到村里开个会,学习最新的政策,不要耽误了啊!”
“六组的老六通知了吧?”
“通知了,不用操心。”
德志知道九书记想利用老六组长,六组长吃过亏、上过当,对九书记更多了个心眼,不想让他牵着鼻子走。
初次看到尹懋和德志,他就怀疑,尹懋、德志是上面派来的干部,到村里来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不是为了奉献,也不是为了爱心的传递,就像村委会里住的乡工作队的工作人员一样,只是为了任务,不是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为了活得更有意义。
这些事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
接触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需要时间。和村民村干初次打交道,想要完全取得他们的信任,德志和尹懋都做不到。说实话,还是需要九书记的引荐,这是做项目的第一步。没有九书记,项目就无法启动,最起码,需要村干的支持,才能把德志和尹懋他们介绍出去。
离开七组,进入八组。
这个八组正好离公路不远,恰巧在一处山坳里。
杨老八是一个老组长,年纪看上去有六十多岁,后来九书记说他活了七十多岁了,还想当官。
德志感到很意外,这老爷子还真有个官瘾,这么大的年龄了,还想着当官,真有意思。
德志记不得这老组长叫什么名字,心里给他起了外号,就叫杨老八。老八有两个儿子,都在该组居住,这个老八挺有意思,一心想让他儿子当官,如果他的儿子当上书记,就比什么都强,可以得到很多利益。
老八迎接德志、尹懋和九书记到他大儿子家,德志纳闷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到他自己的家里,老八介绍说:“这是村里照顾我,让我还干这八组组长的事,多谢九书记,多谢上级来的领导。”
德志纠正说:“我们不是领导,是普通老百姓。”
“这位小哥说话谦虚谨慎,真的是前途无量啊!”
德志听了,身上一阵阵地发麻。这么大年龄的人说他、夸他,他心里真有些受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