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4 页)
队到敌后破坏联军后勤补给线,加上潜艇的海上绞杀,足以。”
“这么说来,陆军特种部队不见得够用。”
“那可说不准。”吴建军叹了口气,说道,“黄峙博是陆军上将,与陆军特种部队的关系非常密切。那帮龟儿子早就获得内线消息,我过去的时候,把任务抢光了。听说各大军区都派了部队过来,快把沈阳塞满了。”
“这么夸张?”
“没有一万,也有好几千,甚至还有武警的特种大队。”吴建军忍不住又咒骂了一句,“武警都骑到我们头上了,你说这口气咽得下去吗?不行,我得找黄峙博理论。总不能把正规军凉在一边吧。”
牧浩洋与庞跃龙想笑,又不敢笑出来。
他们都知道,吴建军是个急ìng子,而且从不会忍气吞声。
回到海洋岛,牧浩洋与庞跃龙向曹安国汇报了行动经过。吴建军没有多呆,找曹安国了解了情况就返回沈阳,找黄峙博理论去了。
特种部队入朝作战不是iǎ事,张宏量只是援朝作战司令部的参谋,做不了主。
黄峙博回来后,首先联系驻朝军事顾问团,拿到人民军作战部署的第一手资料,安排好特种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
深入敌后作战,绝不简单,特种部队也得周密部署。
时间非常紧迫,美韩联军兵分两路,正在火速推进。如何使用特种部队,黄峙博有自己的想法。
不仅要在地面上破坏联军的后勤保障线,还得在海上做文章!
为此,就得搞清楚联军运输船只的活动情况。
虽然情报机构全力配合,军方的侦察卫星也在监视韩国的所有港口,但是谍报人员无法深入敌占区,侦察卫星无法识别船上装的货物。
要想搞清楚情况,必须派遣侦察兵深入敌后,监视进出元山与海州的运输船只。
必要的时候,侦察兵还得搞清楚运输船只的具体情况,比如航行时的特征噪声,为潜艇提供攻击参照数据。
这个任务,非两栖特种部队莫属!
(未完待续,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
..
第六十九章 外援
第六十九章外援
吴建军没有白跑,见到黄峙博后,他领到了最艰巨的任务:派遣两支特种侦察分队,前往海州与元山,监视联军运输船只的活动情况,用海军提供的特种设备记录主要船只的噪声特征,支持潜艇作战。
虽然不是真刀实枪的与联军地面部队作战,但是比起敌后破坏行动,侦察任务的意义更加重大。
更重要的是,只有两栖特种部队有能力执行这个任务。
领到任务后,吴建军给曹安国打了电话,让他立即率领二十名作战经验丰富的特种兵前往新义州,向志愿军海军司令部报道。因为事关重大,所以吴建军点名要牧浩洋、庞跃龙等八名去过朝鲜的特种兵参战。
有任务是好事,可是太频繁了,着实有点吃不消。
虽然去韩国营救飞行员是秘密行动,不会记入服役档案,但是吴建军与曹安国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更不会忘记承诺的奖赏。牧浩洋拿到了最高级别的住房补贴,八名特种兵都获得了双倍出勤津贴。
钱是iǎ事,关键是,在今后晋升时,他们的排名肯定在同级军官前面。
收拾好行装,牧浩洋等二十名特种兵跟随曹安国登上了飞往丹东的运输机。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将从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
此时,国务院总理文廷贵正在飞往莫斯科的专机上。
专机起飞后,他才知道去莫斯科的原因。
按照傅秀bō的安排,文廷贵将代表国家元首向俄罗斯总统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包括以朝鲜的名义购买武器装备。
为了节约时间,文廷贵在飞行途中通过视频电话与傅秀bō商讨具体事宜。
“我知道,希望不是很大。”傅秀bō没有给文廷贵打气,也没有这个必要。作为国务院总理,文廷贵非常清楚俄罗斯的立场。“我问过外长,虽然前苏联跟朝鲜签署了‘友好互助条约’,做出过安全保障承诺,但是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十多年前就降低了对朝鲜的安全保障承诺。”
“我们并不指望俄罗斯出兵。”
“但是一定得把这件事提出来,才好讨价还价。”
文廷贵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bō的意思。
指望俄罗斯出兵肯定不现实,哪怕像六十多年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