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页)
来纳”号。
问题是,谁也无法肯定这个猜测。
反潜巡逻机上的美军官兵根本不了解海面下的情况,说不定“身份不明”潜艇已经离开这片海域,正在向北航行,“北卡罗来纳”号尾随其后,援兵到达后,开始加速追赶。为了追上“身份不明”潜艇,“北卡罗来纳”号没有浮上水面。
至于为什么没有投放通信浮标,也许有别的原因。
要是不iǎ心击中了“北卡罗来纳”号,哪怕只是击伤,反潜巡逻机上的官兵也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没人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为了保险起见,长机机长命令之前负责搜索的那架P-3C加速飞往特洛伊海底山峰北面海域,负责攻击的P-3C继续追踪可疑潜艇,随即把相关情况通报给非洲战区司令部,征询下一步指示。
此时,美军非洲战区司令部也在全力分析战场势态。
“北卡罗来纳”号保持沉默,给美军指挥官的战术决策造成了非常巨大的麻烦。
在P-3C长机发出征询的时候,美军正在全力分析搜集到的战场信息。
这时候,一条之前被P-3C忽略掉的噪声信息引起了美军指挥官注意。在P-3C到达特洛伊海底山峰附近海域之前,之前投下的被动声纳浮标截获了一个噪声信号。因为信号强度过弱,所以被计算机自动过滤掉了。利用司令部的大型计算机,剔除了背景杂音之后,美军分析员立即听了出来,那不是海洋噪声,而是爆炸声,而且是两次爆炸声。根据噪声衰减程度,能够计算出爆炸发生的大概位置。
就在特洛伊海底山峰南面,离那艘可疑潜艇出现的地点不远!
这下,势态完全明朗了。
如果之前在爆炸中沉没的是“身份不明”潜艇,可疑潜艇就是“北卡罗来纳”号,也就没有理由在反潜巡逻机到达之后,继续呆在海下,更没有理由在遭到鱼雷攻击之后,不浮上海面。
因为“北卡罗来纳”号在求援电报中明确提到,遭遇了一艘敌艇,而不是两艘,所以正在逃逸的肯定是“身份不明”潜艇。
得出这个结论,美军指挥官立即向反潜巡逻机下达命令:击沉可疑潜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