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页)
北宫五王上书求就国,太子一方势力推波助澜,光武帝刘秀惜刘焉年幼,留他在京师,一转头却想起自己还有个叫刘英的儿子也到了该就国的时候,遂大笔一挥将他也遣了出去。
诸王自然以刘疆为首,皇帝特别赐予他虎贲卫士一千五百名以及羽林郎仪仗队,宫殿设钟鼎之悬,一切礼仪规格与皇帝相仿。文武百官自三公九卿之下悉来送别,先是对诸王表达祝福之意,又忙着和诸王随行属官的故交好友依依惜别。长亭外,驰道边,人来人往,喧闹无比。
然而,身为就国诸王之一,楚王刘英却有些兴致缺缺。他从小是角落里无人看见的小透明,一直依附于别人生活,和太子刘庄攀了那么久的近乎,美人珠宝不知道送出去多少,到头来依然落了个和北宫诸王一同就国的结局,心中愤懑自不必说。
他在朝中没什么势力,此时自然也少有人打扰,眼珠一转,看到旁边的沛王刘辅恭谨有礼,和从前的张狂模样大不相同,心中好奇,便过去攀谈道:“前几日北陵那边发生了一件奇事,你可有看到?”
刘辅经过了三日诏狱之灾,又被大哥刘疆好生训斥了一通,心中有许多感慨,故而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从此不与外界游侠交往,变成一个矜严守法、谨俭守节、好学知书的一代贤王。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此时刘辅见三弟刘英凑了过来,他虽然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无宠的许美人所生的皇弟,却也不好直接甩他脸子,于是敷衍道:“尚未听说。”
刘英立时开始大呼小叫起来:“你竟然没听到风声吗?难道二哥不知道,北陵的守陵人说夜间郭王太后陵墓大放光明,守陵人惊怖不敢看。许久后惊魂初定抬头望时,却见有一神人凌空飞行,足足数丈高,浑身冒着金光,四周祥云缭绕,直往天上而去。父皇闻讯大惊,虽命人封锁了消息,但宫中纷纷传着王太后是九天仙女下凡,如今重归天界了。守陵人言之凿凿,说看见金色神人的那天,正是太后的七七之夜。你说这世上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
刘辅面上却未有异色。此事早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虽有阴皇后和太子合力压制消息,说怪力乱神事不可妄言,但刘辅消息何等灵通,他又怎会不知道?只不过刘辅打定了主意洗心改面,重新做人,不和刘英这般不成器的浪荡子结交,故而打算敷衍,哈哈一笑道:“这个倒未听说。三弟你看,眼见启程吉时将过,不如你去问大哥一声,看他到底打算何时启程?”
刘英吓了一大跳,赶紧知趣地闭了嘴。
诸王惟东海王马首是瞻,自然也要等了人家启程先离开了,自己才好跟着动身。可是眼下吉时将过,便是来送行的官员们,也纷纷知趣地站在长亭边上,等着东海王殿下发话动身,好山呼千岁作礼跪拜,把仪式给做足了就好各回各家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东海王殿下竟然迟迟不发话,任傻子也看出其中必有蹊跷。
刘英虽然平素风流浪荡了一点,却是个有些小聪明的,刘辅话里的意思,明摆着把他当做投石问路的石子,他才没那么傻呢!当下讪讪一笑,既不说好,也不说不好,随便寻了个借口离开了。
原本是晴朗的天空中,悠悠飘来几朵白云。然后,开始有风吹拂众人的衣角,带来丝丝水汽和凉意。
刘辅望了望端坐于舆车上的刘疆,见他目光一直盯着长亭的牌匾看,不觉有些好奇,便凑到舆车旁边,笑道:“大哥!看什么呢,这么出神?”
刘疆原本在发呆,听见他的声音才回过神来,不觉问道:“什么时辰了?”
“已是近午时了。”刘辅答道,压低声音,“大哥可是在等什么人?若是再不走,就是误了吉时了。”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无关吉时。”刘疆答道。
刘辅一愣,只觉得这话有些驴头不对马嘴,却又不敢再问,正犹豫间,就听到刘疆轻声说道:“再等等。”声音微弱得犹如落叶在风里叹息。
一千五百名虎贲卫士整军待发,羽林仪仗队执着仪仗的手开始有些颤抖,所有来送行的人皆站在驰道两侧等候东海王殿下的舆车驶上驰道,却没有人知道,东海王殿下究竟在想什么,为什么若有所思,却迟迟不下令出发。
刘疆的目光从洛阳城畔的离别长亭,慢慢地转向城门处。他是一个重诺之人。既然和马玛丽有了所谓“德”的约定,也就默许了准许她来送别。那天她那么哀切地请求着要多看他几眼,不许他在她来前离开,他遵守了承诺,一直等到现在,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却没有来。
天空中的云层越来越厚,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