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破了清入关以来满族贵族独揽大权的一统天下。清廷中满人对汉人的猜忌和排挤空前严重,甚至有留洋的满洲贵戚子弟疏请对汉人“禁兵、禁文”。因此,武卫中军以重新招募精壮旗丁为主,1万余人,规模建制参照新建陆军,以期监视或镇压其他汉人编组的军队。武卫前、后、左三军以燕陇旧旅改编,保存了旧勇营的组织和习气。虽然荣禄限令他们就地整编,但进展迟缓。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袁世凯补授山东巡抚,带武卫右军赴山东。袁世凯将山东旧军34营改编成步、马、炮20营,定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共1万余人。经过八国联军之役,武卫军的前、后、左、中四军除左军马玉昆部外,几乎全都崩溃。但武卫右军不仅没遭受损失,反而得到扩充,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
《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李鸿章病故。光绪二十七年十月,清廷授袁世凯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赏戴双眼花翎加太子少保。他奏陈改革军制,拟定“新军募集操练规则十九条”,获准。袁世凯大权在握,大举扩充军队,将武卫右军调回小站进行训练,并添置洋枪洋炮,加强兵力。先是,署两江总督张之洞调湖广总督,其于南京编练的悉仿德制、全部新式装备的十三营“自强军”,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接办。刘坤一将洋将洋弁一律资遣,改由江南提督李占椿统带全军。此时,清廷命将“自强军”交由袁世凯酌量分布训练,袁世凯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得到扩充。
小站练兵(7)
袁世凯计划先编常备新军左、右两镇。镇实际上是新军的最高单位,每镇下辖步队2协,马队1标,炮队1标,工程队1营,辎重队1营,军乐队1队;步队每协2标,步、马、炮每标3营,步、马、工、辎每营4队,炮每营3队,步、炮、工、辎每队3排,每排3棚,马队2排,每排2棚;各种队伍每棚目兵均为14名,全镇官兵共12512名。当时所谓镇、协、标、营、队等于现在的师、旅、团、营、连。军是战时组织,视敌情或两镇一军,或3镇、4镇一军。统军将领、即后来的军长称“总统”或“军统”;统镇将领即后来的师长称“统制”或“翼长”;统协将领、即后来的旅长称“协统”;统标将领、即后来的团长称“标统”,统营将领、即后来的营长称“管带”;“队官”或“哨官”就是后来的连长;“帮带”或“督队官”就是后来的副营长。还有一种混成协,是不同兵种混合组成的旅,规模较普通旅大。
清廷在批准袁世凯所奏训练新军条例的同时,命各省严行裁汰绿营防勇,精选若干营,按新军营制,编练常备军,其余编为续备军,加强洋枪操练。然而,各省督抚多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所练新军,或由绿营、防军、练军改头换面,或临时募集以充其数,致使各“新军”领导不一,训练不力,装备不齐,与清廷改革武备的目的格格不入。清廷遂于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设立练兵处。由袁世凯任练兵大臣;以袁世凯心腹徐世昌为总提督;王士珍为军政司正使;冯国璋为军学司正使;段祺瑞为军令司正使。练兵处职权非常广泛,凡新军章制操法、将领奖惩升迁、军官培养、派员留学及购置枪炮弹药、后勤马匹等无所不包。练兵处既是新军编练的最高领导机关,又是新军编练的督察机关。光绪三十年五月,袁世凯改武卫右军为“北洋新军”,成立3个镇,计63营,每镇辖步、炮、马、工、辎21营,扩兵到万人。光绪三十一年改为“北洋常备军”,又新建3个镇,军队扩充到8万人。除第1镇由满人铁良统率外,其余5镇都是袁世凯的嫡系,主要将领均为小站练兵出身。著名的北洋六镇就此形成,这是清末新式陆军的基础力量,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渊源。
到光绪三十一年十月,练兵处合并到陆军部前,袁世凯共练成新军9镇4混成协,清末新军主体基本练成。
19世纪中期以后,勇营代替绿营,淮军代替湘军,然直到新建陆军代替以淮军为代表的防军,中国军制方从根本上发生重大转折。淮军虽逐渐装备了西式武器,但好比放大小脚的女人——本质上仍是旧式的、传统的,新建陆军则是当时装备最精良、最先进的军队,实开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这其中,袁世凯功不可没。
作为19世纪中期凭军事实力进入中央津要的地方汉族地主士大夫的第三代子弟,袁世凯将其父祖的治军发挥到了极致,发展到了新的层次,同时也保持了其本质的特点,即所练新建陆军的私属性。这支近代化的军队没有在抵抗列强侵略、保卫国家人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是成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庞大的军事政治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