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页)
上级每次组织军事演习,朱可夫团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这不仅进一步引起高级军事领导人的注意,而且在全军中也逐渐有了名气。此后,他虽然担任了更高的职务,但仍然十分关心坦克部队。1933年,他曾和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一道,提出了坦克部队可以在现代战场上单独使用的新概念。这种见解曾在苏军少壮派中占了上风,但后来因斯大林未被说服,坦克部队一度解散。
1937—1938年。斯大林对军队中的所谓政敌及其支持者进行了无情的打击,许多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元帅,都遭到了清洗。朱可夫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得到了提拔。据同时代人回忆,这一方面是由于斯大林对骑兵部队领导人的信任,另一方面是由于斯大林对朱可夫本人极为赏识,特别是对他在坦克团担任领导工作时的印象极深。
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职务时,随同一个苏联军事使团到中国观察日本人的战略战术,并担任了驻华军事顾问。随后,苏方派出1000多名军事顾问、飞行员,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春,朱可夫接到通知,要他立即离华回国接受新的任务。不久,他被派往蒙古,任驻蒙苏军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员,以加强苏联在远东对日本的防务。这时,苏、蒙军队和日本关东军正在进行哈勒哈河战役。朱可夫到任后,立即调整了作战部署,并亲临前线指挥,从而取得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胜利,他本人荣膺苏联英雄称号。
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失利。朱可夫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曾同西南方面军指挥员一起,使用几个机械化军在布罗德地域组织实施反突击,阻止了德军闪电般的推进。这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但却为他以后使用坦克机械化部队提供了经验。1942年7月,基辅危在旦夕,担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向斯大林建议:放弃基辅,以便在耶尔尼亚组织防御,阻止德军向莫斯科进攻。斯大林对此极为不满,并说这是胡说八道。朱可夫压抑不住冲动的感情,几乎忘记了站在他面前的是最高统帅,便反驳道:“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这里也就用不着我了。我请求解除我的职务,把我派往前线。”斯大林果然在几小时之后命令朱可夫立即动身去担任预备队方面军的司令员。到任后,他率领方面军在耶尔尼亚地域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进攻战役,重创了德军突击集团。
此后,哪里形势危急朱可夫就被调到哪里。1941年9月,列宁格勒形势危急,他受命出任方面军司令员。到任后立即停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果断地撤换了两个集团军司令,制定了守城计划。在人民的支持下,终于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列宁格勒方面还处在胶着状态,德军又以180万大军向莫斯科发动总攻,首都在危急中。朱可夫奉命于10月7日乘飞机到达莫斯科之后,与斯大林只谈了一刻钟的话,就前往西方方面军,指挥极端困难的莫斯科战役。开始,他奔波于各部队之间,了解情况,部署任务,组织部队顽强地阻击敌人。18日,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朱可夫立即建议统帅部宣布全城戒严。10天之内,朱可夫便把4万多工人、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等编成了4个师,加强莫斯科的防御。从此,稳定了局势,保证了庆祝十月革命节的游行和红场阅兵。11月中旬,正当德军准备再次发动进攻之前,朱可夫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组织西方方面军与加里宁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协同作战,发动了反突击,给敌以重创。将其驱至距莫斯科100—350公里一线。
1942年1月,朱可夫担任了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的总司令。7月底,轴心国军已有30个师向斯大林格勒逼近,苏军也集中了三个方面军部队7月17日,一场恶战开始了。朱可夫指挥的部队。顽强地抗击疯狂进攻的敌人,虽然大量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但战场形势仍十分危险。8月27日,朱可夫被国防委员会任命为最高统帅的副手,负责全盘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只用一天时间在大本营研究形势,第二天就乘飞机前往前线指挥部。他以天才的指挥艺术和超人的工作效率,解决了防御作战中一系列极其困难的问题,保证了防御的稳定。从11月开始,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沃罗诺夫等制定了“天王星”反攻方案。11月17日,苏军揭开反攻序幕,到1943年2月初,以苏军全歼被围的33万敌军而结束,实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这年他48岁。
卫国战争的最后阶段,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率部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