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轻咳一声,诸人见他准备说话,议论的声音便都小了几分,吕宗宪几步上前,奏道:“陛下爱惜储君,心意甚嘉,但依老臣之见,此中还有一事不妥。”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谁也没想到,支持承启的吕宗贤会在此时公然站出来表示反对意见。
吕宗贤笑了笑,诸人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他继续道:“陛下为万民之主,理应为天下臣民之表率,对待诸皇子更不可厚此薄彼,依老臣浅见,若单为储君准备护卫,恐招致天下人议论。”
文宗愣了一下,却不由点点头。他倒不是没想过这一层,不然也不会仅仅给承启那边五十羽林军,只是没想到这五十人的安排却会在朝堂上引起如此大的风浪。
“……如此便不妨庆国公府、礼国公府也各安排五十羽林,以示陛下爱子的拳拳之意。”吕宗贤不紧不慢的说道,眼睛似有意似无意的瞟了一眼杜醒,笑了一声:“一百五十人,所费不多,料想‘计相’杜大人也不会反对罢?”
杜醒掌管三司,等于是掌握建宁朝的财政事务,“计相”这个词也不是白叫的。
杜醒心中叫苦,吕宗贤这老狐狸等于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了,眼下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到他身上,眼巴巴的等着他表态。杜醒思来想去,若是再反对未免太不识趣,好在如今皇帝愿意一碗水端平,不如先答应下来,待此事过去后再以花费、管理等诸多名义裁撤掉这批额外的军队,何况他也没有太好的理由去反对。
于是杜醒点点头,干巴巴的回了一句:“臣无异议。”
他没有了异议,吴均却不高兴了。
吴均不满的看了杜、吕二人一眼,心想你二人达成了利益一致,却要牺牲我枢密院了?
建宁朝的枢密院执掌军政大权,拿到皇帝的诏令后甚至可以不通过中书省直接发兵,中书对此颇有微词却又无可奈何。因此一直以来,吴均和执掌中书的吕宗贤都是面和心不和,无事时也要别扭一下。皇帝调用禁军,这本不是什么涉及枢府权威的大事,然而这提议从吕宗贤嘴里说出来,听在吴均耳朵里就变了味道。
不过到了这个份上,吴均却不好再说什么了。刚才朝堂上议论纷纷的时候他不表态,现在中书和三司达成一致后他再出来反对无疑会让皇帝对枢府不满。吴均不屑的在心里撇撇嘴,把这笔账暗暗记在了吕宗贤的头上。
一场勾心斗角的廷议在各派都做了妥协后取得了政治上的微妙平衡。文宗见到这些重臣都不再反对,龙颜大悦,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朝堂上的公卿们吵嘴的事并没有传到羽林军中,甚至连皇帝要调部分羽林军去保护承启的事也只是停在了高级将领这一层。谁都知道,护卫东宫是件不可多得的美差,抛开地位这一层不谈,单单是太子即位后,作为东宫旧人能得到的好处就足够令人垂涎了。
碍于军规,羽林军中的将领无一例外选择了沉默,暗地里却在派人多方打探,试图知道皇帝的心意以便早作打算。
诏书下来的极快,护卫东宫的人数从之前的五十人增加到八十人,另有二百人分别护卫庆国公府和礼国公府。文宗不是傻子,他已经意识到过早表明政治倾向已经引起了朝堂的不安,是以在与枢密院吴均商议后,特意增派了庆国公府和礼国公府的护卫人手。
吴均在拿到诏令的时候心中冷笑,保守派高兴的太早了,皇帝显然不愿意因此事损害新党的利益。
朝局又显得诡谲莫测起来。
诏令下来后,羽林军的将领们在欣喜名额增加的同时又在盘算着哪些位置可以由自己安排,谁想半日后便有太监来传文宗口谕,此三支队伍因性质特殊,故其中护卫不得由将领挑选推荐,单以武艺选拔人才,比武时间则定在三日后。
口谕传下来了,羽林军众六千余人欣喜、抱怨的皆大有人在。欣喜的人高兴这次人人都有机会,抱怨的人担心技不如人惨遭淘汰。大家又都同时想起“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老话,登时平日里略显寂寞的羽林军校场上,一时间人声鼎沸,王淳找了半天都找不到一个可以练习拳脚的位置。
他心里其实是很高兴的,却也有些担心。万一选不中呢?就算选中了,会不会分到别的队伍中去?王淳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索性头一歪,呼呼睡去。
6、6。武无第二 。。。
选拔的正日子来的很快。
一大早吃过早饭,羽林军的士兵们就被他们的长官们带到了校场上,大家都知道选拔要开始了,忍不住个个精神抖擞,恨不得皇帝能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