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受理时间一般在一个月内,如果是12月份提交诉讼案,那么法院一定会在2003年1月受理此案,法院再把起诉书邮寄给吉利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吉利要接到起诉书必须是在1月15日之后了,而2003年的春节正好在2月1日后。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送吉利上法庭 丰田声东击西(6)
也就是说,一方面,吉利接到起诉书后就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收集证据,打吉利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即使吉利法律事务部的人春节不休息,别的单位也要休息,吉利在春节前后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寻找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丰田不想让这一事件公开化,在中国春节放假之前起诉,公众注意力分散。这段时间,所有单位都忙于年终总结,大家没有心思来关注丰田告吉利这一诉讼案,尤其是对媒体来说,不会来特意报道这一事件,即使吉利来召开新闻发布会,也不会成为舆论的焦点。
如果按照丰田的如意打算,到2003年3月12日开庭审理此案,那岂不是速战速决,但是事情并不是丰田想象的那样简单。
一场旷日持久、愈演愈烈的商业战争和利益博奕正式拉开序幕。
第四节 丰田的预谋
丰田诉吉利商标侵权案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大家的议论归纳起来不外乎五种观点:
观点一:丰田开始重视中国市场。
广州一政府官员认为,丰田以前对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认识不足,行动迟缓,同欧美汽车生产厂家相比,失去了不少发展机会。现在丰田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大力调整中国战略,努力开发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
麦肯锡公司的高先生认为,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跨国公司对于中国企业的“模仿”并不是很重视,一则是因为中国市场很小,二则是中国企业违规事件一般都局限于国内。以丰田为例,两年前他们对中国市场也不太在乎,但现在中国肯定已进入其前三位的市场之列。
观点二:丰田希望借助技术壁垒来阻止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
这种观点以武汉大学的李教授为代表,他分析认为,希望借助技术壁垒来阻止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这还要追溯到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当时日本人曾再三请求与美国人一起搞汽车,美国人不给日本人技术,嘲笑日本人仿制水平低下。但日本人凭借着自己的模仿技巧,到最后日本的汽车几乎“撞”倒了“底特律”。而韩国人搞汽车工业的时候,不仅美国人嘲笑,日本人也忘记了自己当时创业时的艰辛同样是嘲笑,同样是技术封锁,但现在韩国的汽车工业也站起来了,成为世界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在轮到中国了,他们的手法也是一样。现在想来,对于日本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一直是节节攀升也就见怪不怪了。据报道,日本2002年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总量达到了13;736件,同比增长,占整个国外申请总量的1/3强,大有赶超所有英语国家申请总量的趋势。人们不禁要问,日本等外商为什么要在中国专利申请上表现得如此抢眼呢?稍有点专业知识的人一看就明白。
这种观点从近年来摩托车的诉讼案中也得到了印证。近年来,中日摩托车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自2000年以来,本来在东南亚市场一统江山的日本摩托受到中国摩托的猛烈进攻。凭着物美价廉的优势,中国摩托企业已占据了东南亚近80%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由于日本摩托车在价格上比国产摩托车高出2至3倍,因此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日本原装车已几乎绝迹。有数据显示,日本摩托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退至不及10%。因此,状告中国企业侵犯知识产权是日本摩托车在价格上无法与中国相抗衡而出的无奈一招。而这一招被认为是日本摩托车企业发起反攻的“新策略”,现在开始延伸应用到汽车领域里来。
观点三:知识产权争端成为他们收复在华市场的一种主要的非贸易手段。
针对加入世贸组织一年多来国内企业遭跨国公司起诉的此起彼伏之势,尤其是丰田诉吉利这一案件,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赵国虹秘书长说,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竞争加剧,必然要向周边市场扩展,在自己的竞争对手具有了威胁性的时候,总会想办法来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不仅拥有资本、规模和品牌优势,而且拥有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利用指控他人侵权是维持其市场优势的手段之一。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