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的陈世美了。他本是清官一个,反倒落了个千古骂名。考取功名前的陈世美,就是在这绿水之上的沧浪亭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口而诵,心而惟,采汉水之灵气,立凌云之壮志,终于功德圆满、金榜题名,可谓学优登仕,摄职从政。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雅操,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好端端一个如此山清水秀的所在,自是地灵人杰,理当派生一个真正的鸣风在竹的陈年谷,焉能弄出个杜撰的忘情负义的陈世美!
…………
没有兴旺的商贸活动,就不会有繁荣的经济。铁打的均州,所以得名,与当时城中的经贸状况不无关系。19世纪初叶至中叶,均州城有大小商号110余家,商人们为利于经营,以“同业”结帮。如饭馆业的“雷祖会”、屠宰业的“三义会”、船帮业的“杨泗会”、酿酒业的“吕祖会”、理发业的“罗祖会”、肩挑商贩的“关帝会”等十余家帮会;外来常住的商人各自设有专营商号,又按同乡结成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河南、武昌、怀庆等十余家“同乡会”。有相当规模的典、当铺13家,甚至还以商户、商团或商会的名义,发行“红票”、“花票”、“商会金融会票”等石印纸票与官票混合流通。商业经济的繁荣,刺激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外商也随之侵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泰和洋行、永昌洋行,美国花旗烟叶公司、希腊烟叶公司、日本国三菱洋行等,先后派员进人均州市场,参与经贸活动。随着商品不断丰富,鬻卖品种大量增加,均州城不仅店肆林立,而且夜市通宵营业,至天明方散,接着早市又开,可谓日夜买卖不绝……
张华鹏:历史上,均州就是均县。均县后来又改称现在的丹江口市。均州城后营是我祖辈居住了400多年的故土。我家祖宅位于静乐宫外的西北角,背靠静乐宫宫墙,北临后营街。北门街从门前穿过,把祖宅分成东、西两大院,都是面阔五间,三进,两层转角楼,屋顶小青瓦。西院南邻肖家,东院南邻陈年谷家(即《铡美案》中的陈世美),门前有立旗杆的石头夹桩,是先祖张纁的遗物。
说起均州城,其历史很古老。据文字记载可追溯到上古鲧(禹王之父)时,是鲧治水把均州龙山一带堵住了,均州广大地区成了内陆海,把古人逼到高山居住,从五龙宫一带采集的石斧可推断,这也许就是史书记载的“奎娄之下海”。到了禹,治水以疏导为主,他把龙山一带的河床挖开了,把海水放了,形成了南川平原,故均州人在龙山上建禹王庙以祀之……
夕照门外宽阔的黄土岗上分布着大量的从春秋以来的各代古墓群,诉说着均州古老的文明。北边的拱辰门却与众不同,是里外两重城,俗称“瓮城”。即在此城门外又围筑与城墙同等高双面城砖墙,上阔四米,下阔五米,也有同规格的城门。有长宽各约四丈多的场地,是专门斩决死犯的场所,原来是为防止劫法场而设。北门外是茫茫大沙洲。清乾隆五十四年,石板滩官绅捐资在南城墙上偏东创建奎星楼,六角形,三重飞檐,高约三丈六。均州的城垣不仅防兵匪患,同时防水患,所有城门除巨大铁木门外,均增设有木制防洪水闸门,城门石门槛重60吨,经历代修葺,上世纪50年代仍完整如初。城墙外陡内缓,雉堞、城楼很是雄伟坚固,令兵匪和水患却步,故有“铁打的均州”之说。
均州圣地:永远的沧浪绿水(5)
均州南关大街两边分布着十余条东西向的街巷,光彩巷南的朝武街是均州城的最繁华地段。朝武街西接南关大街,东连河街,就在这街口有一座四柱三间的高大石坊,正中石额上正书“麇镇雄关”四个大字,显示昔年麇国雄风。出石坊过街便是宽阔的石蹬道,直达江边,江边停泊着密密的木船,这便是闻名四川、陕西、山西、湖北、河南五省的均州大码头。明代永乐十四年从北京漕运来武当山金殿就在这儿下船登陆。这里有个地名叫金匠场,就是当年堆放金殿的地方……
城内、城外的街道上分布着38座四柱三间牌坊,有的跨街,有的顺街,大多为功名坊。其中,我的先祖张纁就立了三座:进士坊、为举人立的攀龙坊、为御史立的繡坊。
均州城是崇奉道教之乡,庙宇林立。后营街中是唐中宗居住的地方,后来改为报恩寺,大殿前有两通高大的唐中宗碑记,是州城内的唯一寺院。其他全为道教建筑:宋代建的宗海楼、比干祠;元代建的五龙行宫;明代建成的有静乐宫和三元宫;清代建的龙兴宫、天后宫。还有文庙、武庙、城隍庙、马王庙、杨泗庙、水府庙、二龙庙、药王庙、天符庙、关帝庙、许真君庙、吕祖庙、关王庙、肃公庙、三官庙、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